首页 理论教育 避免争论的关键法则:成功交际必备!

避免争论的关键法则:成功交际必备!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举个例子:一位父亲对他的女儿说,“孩子,你母亲跟我谈过你和小林的事。”

避免争论的关键法则:成功交际必备!

人类几千年的历史证明:十有九次的争吵结果是,每人都更加相信自己是正确的。实际上在争吵中是没有胜者的。即使你在争吵中占了上风,说到底你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即使你是胜利者,那又怎么样呢?你将洋洋得意。但你的对手会怎样?你使他觉得低你一头,你伤了他的自尊心,他当然恼火。而被迫放弃自己观点的人从来就是不改初衷的。

小时候,卡耐基是个积重难返的杠子头,他和哥哥曾为天底下任何事物而抬杠。进入大学,他又选修逻辑学辩论术,也经常参加辩论比赛。他曾一度想写一本这方面的书,他听过、看过、参加过,也批评过数千次的争论。这一切的结果,使他得到一个结论:天底下只有一种能在争论中获胜的方式,说是避免争论,要像躲避响尾蛇地震那样避免争论。

你不能辩论得胜。你不能,因为如果你辩论失败,那你当然失败了;如果你得胜了,你还是失败的。为什么?假定你胜过对方,将他的理由击得漏洞百出,并证明他是神经错乱,那又怎样?你觉得很好,但他怎样?你使他觉得脆弱无援,你伤了他的自尊,他要反对你的胜利。

有许多人是天生富于反抗性的人,他们有一种不肯人云亦云的自然的倾向。你越是和他们争辩,他们越是不服你。你如果命令他们做什么事,他们偏偏会逆着你的意思去做,并不是因为服从命令是一件难事,只是因为他们不愿被人指挥。

对付上述这一类人的策略是很简单的。只要你给他们指示一条和你的本意相反的途径,他们就会反其道而行之。这种方法也可以称为反面的暗示,有时对付年青人用这办法有特殊的功效。举个例子:一位父亲对他的女儿说,“孩子,你母亲跟我谈过你和小林的事。”

女儿说,“爸爸,我年纪已经不小,可以自己作主了。我知道妈妈不喜欢他,可是我喜欢他。”

“嗯,我想她现在知道了我的意见,看法也许有点改变。”

“你的意见?”

“是的,我说要多跟他见面,经常保持沟通。”

“怎么,爸爸,你不是也不喜欢他吗?”

“那没有关系。我知道他有些事是做得不太好,比如说被人家辞退过一次,但那有什么关系呢?结了婚之后,也许他就不是这样了。我知道他跟别的年青人不大合得来,但那是他们的过错,不是他的不对。他今晚上我们家里来吗?”

“今晚不来。”

“你为什么不打电话叫他来玩呢?你们还是应该经常互相来往。我看你也许交际太广泛了些。”

那次谈话就此为止。那晚上这位父亲和他的妻子讨论他的策略。

“你不觉得这样做很危险吗?”妻子问。

“危险当然是危险,”父亲回答,“可是在中途横加阻拦,还要危险得多哩。女儿倔强成性,我们越是反对她,她越是非嫁给这家伙不可;也许会私奔也说不定。跟她理论是没有用的。”

“可是你这新政策会不会产生良好的结果呢?”

“我想会的。女儿的眼光其实很高明。如果我们随她自作主张,如果我们让她明白她可以随心所欲,这就会激发她的责任心而使她对自己的事情进行慎重的考虑。她会把小林和别的男孩子们比较,结果小林自然会落选。我敢担保她这次的迷恋不会超过一个月。”

他的话一点不错。父母的反对给了那青年一种魔力,一旦反对撤除,就再没有什么可以刺激她的逆反心理了;她有机会运用她的判断力了。

一个人对于某事越是深信不疑,你和他辩论越是没用,而用得着暗示的机会也越多。尤其是医生们常利用暗示来治疗疾病,尤其是当那病症实际上是病人自己疑心出来的时候。

这种情形可举一个少妇的事作为很好的例子。她的肚子痛得厉害。几个月之前,她曾经到海滨游泳,喝了些水进去。她相信她已经把一个章鱼的卵吞下了肚子,现在这个章鱼卵已经孵了出来,在她的肚子里长大了,所以,她的肚子疼得不得了。她的家庭医师嘲笑她这种妄想的荒诞,可是她的病越来越厉害。后来,她又另外请了一个医生来,这个医生也同样嘲笑她,可是她的病痛有增无减,最后不得不请一个专家来诊治。

这位专家来了,略略一察看,就知道了这个少妇的病的症结就在于她的恐惧心理。他并不和她争辩,却对她说她的猜想是对的,她必须做一次手术。他真的把她送到医院里去,给她上了麻药。他在她的肚皮上割了一条很浅的缝,假装已经开过刀了,后来又给她看一条浸在酒精里的小章鱼,对她说这是从她肚子里拿出来的。从那天起,这个少妇很快就康复了。

类似于那个专家的经历大概你决不会遇到,但这个例子可以提供给你一个有价值的暗示。不要嘲笑别人的恐惧,不要想用争辩的方法使他们解除迷惑,如果你执意和他们争辩,你将发现你在跟一堵石墙讲话。当别人对自己的意见特别坚持时你不妨敷衍敷衍他,再用巧妙的暗示使他自动地同意你。

潘恩人寿保险公司有一项铁的纪律:“不要争论”。真正的推销精神不是争论,人的心意不会因为争论而改变。

有位很爱冲动的爱尔兰裔人,名叫欧哈瑞,他做过汽车司机,后来推销卡车。他老是跟顾客争辩,如果对方挑剔他的车子,他立刻会涨红脸大声强辩。那时候,他在口头上倒赢了不少辩论。他在走出人家的办公室时想:“我总算整了那笨蛋一次。”可是他什么都没有卖成。

后来他训练如何自制,避免口角,成为了纽约怀德汽车公司的明星推销员。他怎么成功的?他说:“如果我现在走进顾客的办公室,而对方说:‘什么?怀德卡车?不好!你送我我都不要,我要的是何赛的卡车。’我会说:‘老兄,何赛的货色的确不错。买他们的卡车绝对错不了。何赛的车是优良公司的产品,业务员也呱呱叫’。

这样他就无话可说了,没有抬杠的余地。他总不能在我同意他的看法后,讲一下午的‘何赛的车子最好’。接着我们就不再谈何赛,我开始介绍怀德的优点。

以前若是听到那种话,我早就气得脸红一阵白一阵了,我会挑何赛的错。我愈批评别的车子不好,对方就愈说它好,愈辩论,对方就愈喜欢我竞争对手的产品。

现在回忆起来,真不知道过去是怎么干推销的,我一生在抬杠上花了不少时间。我现在守口如瓶了。果然有效。”

正如睿智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的:“如果你老是抬杠、反驳,也许偶尔能获胜,但那是空洞的胜利,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你是要那种表面上的胜利,还是别人对你的好感呢?

你可能有理,但要想在争论中改变别人的主意,你一切都是彼劳。

在多数的情况下,想要成功,必须仰赖合作者的帮助。与你合作的人愈多,你的运势就愈旺,如果你又能正确的选择对你有帮助的人,成功必定指日可待。

不过在此须特别注意的是,合作者必须是你的朋友或是支持你的人才行。并且,你和他还要务必避免争辨。

存在你和合作者间的,不是利害关系,而是“友谊”、“相互的尊重”。

其次,不可对合作者的才能,抱持过高的期望,或强求合作者具备他所没有的才能。

每个人都有其擅长和不擅长的部分。一味要求对方达到你的标准,不管对方是否有能力做得到,只知要求不知体谅感恩,甚至斥责对方、贬损对方。这么做不但于事无补,还会使人心背离,失去优秀的合作者。

新英格兰有一家大鞋厂的工人正闹着要罢工。工人们组织起来,推举三个代表去向工厂主要求增加15%的工资。而按照厂方经营现况来说,只能勉强地维持下去,完全没有能力增加工资了,如果要加工资的话工厂就会陷于破产的境地了。工厂主知道工人推举的这三个代表在工人中间很有势力,只要说服他们问题就能解决。于是他就和他们进行了个别的谈话,结果罢工这样麻烦的事终于没有发生。当时的情形是这样的:

第一个代表进来的时候,工厂主装出一副坦白合作的神气。他说:“我请你来不是要和你辩论,而是想要让我们能够彼此理解。你们为什么觉得必须增加工资呢?”

那个代表毫不迟疑地说:“因为我们的生活费用提高了,我们没有什么过多的要求,只希望我们的工资能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这难道不是很合理的要求吗?”

“不错,对此我也很理解。我也明白通货膨胀使你们工资的购买力打了折扣。可是你有没有从我的立场考虑过呢?”

“没有。为什么我们要从你的立场考虑呢?”

“因为我现在的境况和你们的工资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你知道我们所用原料的价格都已经涨了起来了吗?”

“我想大概是涨了。”

“而且我们上交的税也大大增加了?”

“这我不大清楚。”

“你也知道,我们现在生产的产品也不是很容易就销出去了。”

“这跟我们没有什么关系,你不过就是少赚几个钱。”

“很有关系。现在的问题不是我给不给你们加15%的工资,而是能不能付给你们工资。”

“你这是什么意思。”

“事实就是这样的。如今的这种情况是我们的收入简直连开销都不够。哪怕就是给你们再加1%的薪金,这个工厂就维持不下去了。”

“真的吗?”(www.xing528.com)

“当然是真的。我可以把账目给你看。这是我们去年一年所购买的原材料,一共花去了这么多钱。”

他就这样简单而清楚地解释了一番,说明了工厂眼下的艰难处境。那代表是个有头有脑、通情达理的人,他明白了。

对待第二个代表,他的态度就完全两样。他说:“我已经认真考虑过你们的要求了,很抱歉,我不能答应。”

“那么我们就辞职。”

“很好,你们可以放心,我不会雇别人来替代你们。你们一走工厂就关门。”

“这样,你的损失要比我们大多了。”

“老实说,假如我现在关了门,我一点也不会有损失。我不可能做亏本生意,即使我有那个财力我也不愿意。我也希望能给你们以公平的待遇,可是我不能赔本来给你们加工资啊。”

“这些问题和我们没有什么关系。给不给我们加工资?”

“不加。”

“那么我们罢工。”

“我只想提醒你记住一件事情。我在这个地方已经住了几十年,大家都知道我是个讲信用的人。不论厂里厂外的人都知道我对雇员从来不曾苛刻过,我说过的话总是能对现的。罢工的事一旦发生,吃亏的只能是工人。我要让他们明白这是谁的错。你是一个捣乱分子,这是有前科可查的。我要把我现在的情形明明白白告诉工人,我想他们是会理解我的。你尽管去煽动、鼓励罢工,这样工厂就会关门,可是别忘记工人们总会有一天将去找你算账的。他们并不是怎么好惹的。好了,就这样吧。”

第三个是女工代表,工厂主对于她又采取了另外一种态度。他说:“我请你到这里来,是想你告诉我这次罢工究竟是为了什么?”

她的回答是:“你不给我们加工资,我们就不工作,就是这个意思。”

“你们不工作,我这厂就不能办下去。工厂办不下去了,大家也就没有工作做了。如果我答应给你们加工资,那我每个月就需要增加3000块钱的开支。而现在的情况是,我根本赚不到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给你们加工资了,我一个月就要亏3000块钱。这我可亏不起。”

“但是,我们把工作做好了,理当有一个合理的工资。”

“玛莉亚,你每个月有没有从你的工资里存些钱?”

“我还要养活父母,活下去都不容易,哪里还谈得上积蓄?”

“但是你们中间有许多人都有不少积蓄,是不是?”

“那可不见得。他们每星期的工钱刚够吃饭呢。”

“那可糟了。我担心这个冬天大家怎么办。”

“你是什么意思?”

“现在物价昂贵,如果再加上既无职业,又无储蓄,那日子可不容易过啊。”

“你可怜我们吗?”

“是的。我知道你们的难处,我也很想尽力帮助你们。当然要是真的没有办法想了,救济金还是可以领到的。你知道我一个月也要捐上一百来块钱。但是我知道对于几百家嗷嗷待哺的人们来说,这笔钱真是算不得什么,那可不比工厂开工的时候,我还可以每个月拿出两万块钱来养活你们,我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

谈话就这样持续下去了,那个女工代表开始怀疑罢工有什么意义了。这个情感丰富的女人,随着谈话继续下去,她对于她的同伴们的同情不断增长,这样,她就越是能站在她雇主的眼光来观察问题了。

这样,罢工的事情终于没发生。那个聪明的工厂主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手段来纠正了三个代表的态度。他用理智和开诚布公的态度对付第一个代表;用坚决的意志对付第二个代表;用同情心对付第三个代表。不过,他一直是用同样的诚挚对待每个人。避开一切有可能的争论。

威尔逊总统任内的财政部长威廉·麦肯罗以多年政治生涯获得的经验,说了一句话:“靠辩论不可能使无知的人服气。”

“无知的人”?麦肯罗说得太保守太片面了,据我本人的经验是:不论对方才智如何,都不可能靠辩论改变他的想法。

举个例子:所得税顾问派生,为了一笔关键性的9000元钱跟一位政府的税务员争论了1个小时。派生解释这9000元钱事实上是应收账款中的呆账,不可能收回来,所以不该收所得税。“呆账!大头鬼!”稽核上火了,“非征不可。”

“那位稽核员非常冷酷、傲慢,而且顽固,”派生在课堂上说,“任何事实和理由都没有用……我们越争执,他越顽固,所以,我决定不再同他论理,开始改变话题,说些使人愉快的话。

我说:‘比起其他要你处理的重要而困难的事情,我想这实在是不足挂齿的小事。我也研究过税务问题,但那是书上的死知识,你的知识全是来自实务工作的经验。有时我真想有份像你这样的工作,那样我就会学到很多。’我说得很认真。

这下,稽核员伸直身子,靠在椅背上,花很多时间谈论他的工作,他告诉我他发现过许多税务上的鬼花样。他的口气慢慢友善起来。接着又谈起他的孩子,临告别的时候他说要再研究研究我的问题,过几天会通知我结果的。

三天后,他打电话在到我办公室,通知我那笔税决定不征了。”

这位税务稽核员表现了人性最常见的弱点,他要的是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派生越和他争论,他越高声强调职务上的权威,但一旦对方承认了他的权威,争执自然偃旗息鼓了。有了表现自我的机会,他就变成一位有宽容态度和同情心的人了。

卡耐基曾经开过一个关于商务关系方面的研讨班,在那个研讨班里,有一个学员名叫格雷·盖茨,他是一个房产开发商。格雷·盖茨对卡耐基的研讨班极感兴趣,他认真学习了所有的授课内容,并把这些知识运用到他的公司里去。他要求他的公司以“让顾客大吃一惊不与顾客发生任何争论”为服务宗旨。他一直用这个标准来衡量他的公司的一切。很快,他的公司就成了美国南部几个最出色的建筑公司之一。

他还有另外一些做法,这些做法在我们看来,可能是更有价值的。他想方设法让人们去发掘思想深处的创造力。在教他的员工,甚至是他的销售商,怎样使他们的顾客放弃争论大吃一惊的过程中,他发明了一个备受大家喜欢的游戏,他影响了和他有过联系的每一个人,成为了一种可以激起大家的艺术家潜质的方法。

他们总是首先勾画出顾客可能期望得到的东西,接着他们再进一步思考:我们怎么样才能使这个人没有与我们争论的念头呢?很快,他们就会七嘴八舌地讲出许多种方法,并最终制定出一种最佳方案。他们会在他们的建筑工程里加进去一些特别的东西,在一套已经完工的住房里,可能会有一盆鲜花被放置在某一个地方,突然地让人眼睛一亮,使人惊喜莫名。无论巨细,所有的东西都是为了能给顾客带来惊喜,放弃任何想要争论的念头。

天底下只有一种能在争论中获胜的方式,就是避免争论。要象你避免响尾蛇和地震那样避免争论。

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专爱与人作对的人。对于那些与你唱反调的人,你采取何种态度呢?通常,大多数人所采取的态度是:向对方展开反驳。

事实上,这种反驳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你之所以会对他展开反驳,乃是欲使他持有与自己相同的意见。从道理上讲,对于那些与你唱反调的人,你或许应该大规模地展开反驳,以便把他们驳倒。不过,即使你做到了这个地步。其效果又如何呢?

你必须冷静思考的是你自己所希望的,并非彻底地去击败他,使他投降;而是欲使对方同意你的看法、意见,使他的观点与你一致。

凡是有人反对你的意见,你往往会认为那一个人向你挑战了,甚至认为他瞧不起你。于是,你会更有力地鼓吹自己的想法及主张,藐视对方的想法及意见,并嗤之以鼻。

为了说服对方,改变他的意见及行为,必须冷静地把事实指示给他看,与他从容地交谈。当你与某人议论时,必须注意到一件事,那就是,在展开争论时,切勿动感情地大嚷起来,或采取激烈的态度。针对这个问题,美国耶鲁大学的两位教授进行了一项实验。

这两位教授耗费了7年的时间,调查了实际举行过的种种争论的实态。例如:店员之间的争执,夫妇间的吵架,售货员与顾客间的斗嘴等,甚至还调查了联合国的讨论会。

结果,他俩证明了凡是去攻击对方自我的人,绝对无法在争论方面获胜。相反,能够在尊重对方的人格方面动脑筋的人,则往往能够改变对方的想法,甚至能够按自己的想法操纵对方。

在这件事中,我们不难获知:人们都有保护自己,避免被他人攻击的强烈冲动。当你对他人说:“哪有那种荒谬透顶之事!”或者:“你的思想有问题”之时,那个人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以及守住自己的立场,定会紧紧地闭起他的心扉。因而,与人展开议论之时,总是以采取冷静的态度为妙。

别人和你谈话时,他根本没有准备请你说教,若你自作聪明,拿出更高超的见解,对方决不会乐意接受。所以,你不可随便摆出更教导别人的姿态。你的同事向你提出一个意见时,你若不能即时赞同,你最低限度要表示可以考虑,但不可马上反驳。要是你的朋友和你谈天,你更要注意,太多的执拗会把一切有趣的生活变成乏味。遇上别人真的错了,又不肯接受批评或劝告时,别急于求成,往后退一步,把时间延长些,隔一天或两个星期再谈吧!否则大家都固执,就不仅没有进展,反而互相伤害感情,造成隔阂。

无论一个人多么爱面子,除了极少数愚蠢的、狂妄的人外,几乎每一个人,都更喜欢忠实的朋友。许多人因为喜欢表示不同意见,因此得罪了许多朋友。所以常常有些人劝人不要表示出不同意见。这种看法是很片面的,而且也是不老实的。只要你的办法是正确的,向别人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不但不会得罪人,而且有时还会大受欢迎,使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把自己的意见看做是绝对正确的,而别人的意见是愚蠢幼稚、荒诞无稽,那你就伤人了,而且伤得很厉害。因此,不应该在小节处争论不休,即使你不同意对方意见,你最好仍要表示对方意见中你所赞同的看法,以便缓和一下谈话气氛,使对方觉得你并不是抹煞别人的一切。无论你的意见和看法与对方的意见和看法距离多么遥远,冲突得多么厉害,绝对不要表现出一种无可商量的态度。如果你是一个善于谈话的人,你一定要小心地使谈话不要陷于僵局,使谈话能维持下去。在说话时,别人最怕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别人最怕你是个武断的人,什么都走向极端。认为自己所说的话,就是天经地义,一点也不能更改。为了让别人有考虑的余地,你要尽量缓和,最好能够避免使用绝对是这样的说法。你可以说:“有时候是这样的,有些时候是那样的”。甚至你可以说:“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其效果比别人的那样更好”。更重要的是,你不要用一种教训人的声调来说话,也不要用一种非常肯定的声调来讲话,以避免和别人争论,使别人不高兴,让人难于接受。

避免争论可以节省你的大量时间与精神,使你投入到完善你的观点和实践你的观点的工作中去。完全没有必要浪费太多的精神去干那种没有结果也毫无意义的事情上去。少去了面红耳赤的争论,只会使双方尊重对方,从而增进友谊,有利于思想交流,意见的转换。

卡耐基曾这样建议读者如何避免把“不同意”演变成“争论”:“欢迎不同的意见。记得这句俗话:‘假如两个合伙人的意见总是相同,则必有一人是多余的。’假如有些观点你没有思虑到,那么应该感谢那个引起你注意的人。也许,这个不同的意见是修正你自己观点的机会,以避免造成严重的错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