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PowerPoint在教学中的应用

PowerPoint在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此,笔者将会详细介绍国内语言学家张德禄教授的相关研究成果。四年级:1.英语微课,New Magic Classroom Objects for Kids-Stories from Steve and Maggie with Bobby;2.英语flash动画视频“My Classroom”;3.科学视频“磁铁王国”;4.语文优质公开课视频“去年的树”;五年级:1.BBC纪录片—人体的奥秘(第四集);2.英语动画视频“Let’sSing”;3.语文优质公开课视频。

PowerPoint在教学中的应用

要想将一种理论灵活地运用于教学实践当中,就要对这种理论的由来、内容、表现形式和研究方法等方方面面有相应程度的掌握,对于多模态话语分析这一新兴理论更是如此。如上所示,多模态理论的媒介系统、多模态理论的形式及其关系已由文字和图表两种形式所展现。因此,根据以上内容,更高层次的多模态理论综合框架不难理解。对于这一问题,国内外多位学者先后进行研究探讨并得出结论。在此,笔者将会详细介绍国内语言学家张德禄教授的相关研究成果。

张德禄教授所提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包括文化、语境、内容和表达等四个层面。首先,居于首位的文化层面是使多模态交际成为可能的关键层面。这个层面决定了交际的传统、交际的形式和交际的技术,没有这个层面,情景语境就无从解释。这个层面又可分为意识形态和体裁。意识形态指人的思维模式、处世哲学、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生活习惯以及一切社会潜规则;体裁则是可以具体实现这种意识形态的交际程序或结构潜势。其次,是语境层面。在具体的语境中,交际要受到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所决定的语境因素的制约。同时,这个过程还要以一定的交际模式实现所选择的体裁。再次,是内容层面。话语意义包括由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所制约的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谋篇意义;形式层面主要体现为形式及关系,不同模态的形式特征相互关联,共同体现话语意义。此处的形式及关系就是上面已详细阐述的多模态理论的形式及其关系,因此不再赘述。最后,是表达层面,这一层面主要由媒体——多模态理论的媒介系统所呈现。

图8-17 保存演示文档

图8-17 保存演示文档

图8-18 演示文档存档

(2)打印

在PowerPoint中,可以打印演示中的全部内容,包括幻灯片、演示大纲等;或打印部分内容,如仅打印幻灯片,既可将幻灯片打印在一般的纸上,也可打印在透明胶片上。

拓展阅读

新媒体环境学习者情绪对认知影响的实证研究(节选)

本实验是在自然教学场景下,应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捕捉和采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行为、情绪行为及生理学指标,将三者的状态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学习者的不同情绪状态对认知活动的促进或抑制规律。

(一)方案设计

本实验中以S市某小学四、五年级学生为观察对象。在数字化学习材料的选取上,保持与学生本阶段在校学习的课程同步,兼顾认知行为的多样性,课程涵盖科学英语、语文、数学等学科,呈现形式有微课、flash动画视频、3D动画视频等不同技术生成的数字化资源。四年级:1.英语微课,New Magic Classroom Objects for Kids-Stories from Steve and Maggie with Bobby;2.英语flash动画视频“My Classroom”;3.科学视频“磁铁王国”;4.语文优质公开课视频“去年的树”;五年级:1.BBC纪录片—人体的奥秘(第四集)(中文字幕);2.英语动画视频“Let’sSing”;3.语文优质公开课视频。为了让观察对象的情绪表达更加自然、流畅,实验前告知观察对象本次的实验目的以及实验过程不干预不评价原则;同时实验采用小组形式进行,让观察对象和同学一起观看教学材料,从而营造轻松平等和谐的环境氛围,回避了附加在观察对象上的紧张、尴尬等情绪。

(二)数据采集方法

1.通过眼动追踪识别学习者认知过程

2.通过表情追踪识别学习者情绪

3.情绪—认知行为的映射关系

(三)结论

在不同媒体技术生成的教学材料刺激下,认知状态较为稳定。稳定的认知状态可让学习者处于沉浸式学习状态,沉浸状态是人的内在动机的最佳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习者的注意力全部聚焦于教学材料上,能够使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从“已知空间”向“未知空间”的跨越。[2]

课后练习

1.请阐述CAI系统的基本原理与操作过程。

2.在使用PowerPoint时如何选择不同的模板?

3.板书与PowerPoint在教学中各有什么利弊?

4.结合实际思考一下,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对教育带来了哪些影响?(www.xing528.com)

5.从自己所教学科中任选一课内容,使用PowerPoint制作一个幻灯片。

图8-18 演示文档存档

(2)打印

在PowerPoint中,可以打印演示中的全部内容,包括幻灯片、演示大纲等;或打印部分内容,如仅打印幻灯片,既可将幻灯片打印在一般的纸上,也可打印在透明胶片上。

拓展阅读

新媒体环境下学习者情绪对认知影响的实证研究(节选)

本实验是在自然教学场景下,应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捕捉和采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行为、情绪行为及生理学指标,将三者的状态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学习者的不同情绪状态对认知活动的促进或抑制规律。

(一)方案设计

本实验中以S市某小学四、五年级学生为观察对象。在数字化学习材料的选取上,保持与学生本阶段在校学习的课程同步,兼顾认知行为的多样性,课程涵盖科学、英语、语文、数学等学科,呈现形式有微课、flash动画视频、3D动画视频等不同技术生成的数字化资源。四年级:1.英语微课,New Magic Classroom Objects for Kids-Stories from Steve and Maggie with Bobby;2.英语flash动画视频“My Classroom”;3.科学视频“磁铁王国”;4.语文优质公开课视频“去年的树”;五年级:1.BBC纪录片—人体的奥秘(第四集)(中文字幕);2.英语动画视频“Let’sSing”;3.语文优质公开课视频。为了让观察对象的情绪表达更加自然、流畅,实验前告知观察对象本次的实验目的以及实验过程不干预不评价原则;同时实验采用小组形式进行,让观察对象和同学一起观看教学材料,从而营造轻松平等和谐的环境氛围,回避了附加在观察对象上的紧张、尴尬等情绪。

(二)数据采集方法

1.通过眼动追踪识别学习者认知过程

2.通过表情追踪识别学习者情绪

3.情绪—认知行为的映射关系

(三)结论

在不同媒体技术生成的教学材料刺激下,认知状态较为稳定。稳定的认知状态可让学习者处于沉浸式学习状态,沉浸状态是人的内在动机的最佳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习者的注意力全部聚焦于教学材料上,能够使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从“已知空间”向“未知空间”的跨越。[2]

课后练习

1.请阐述CAI系统的基本原理与操作过程。

2.在使用PowerPoint时如何选择不同的模板?

3.板书与PowerPoint在教学中各有什么利弊?

4.结合实际思考一下,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对教育带来了哪些影响?

5.从自己所教学科中任选一课内容,使用PowerPoint制作一个幻灯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