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挝文化:区域划分详解

老挝文化:区域划分详解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挝全国乃至某个小区域都可以根据地形高低不同而划分为高低不同的三个地带,每一个地带就有一个族群居民的分布地盘。而就这些民族所处的地域及其文化区域进行划分的话,按照其所处地势高低命名的三大主体民族划分方法却更具有代表性。众多的寺庙是老挝人民建筑技术和艺术的表现,是老挝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挝文化:区域划分详解

老挝是一个地形复杂、民族形成过程复杂的国家,因此这个国家民族分布明显的特点是民族交错分布遍及各地。老挝全国乃至某个小区域都可以根据地形高低不同而划分为高低不同的三个地带,每一个地带就有一个族群居民的分布地盘。随着老挝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过去把老挝民族分为老松族、老听族、老龙族三大主体民族的划分方法已经不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按照四大语言系统划分的49个小民族。而就这些民族所处的地域及其文化区域进行划分的话,按照其所处地势高低命名的三大主体民族划分方法却更具有代表性。

佬泰族群(老龙族)通常分布在低谷地区,在老挝语中,老龙族的“龙”的意思是低、下面,是指住在低谷地区的老挝人,指的是海拔低于800米的高度。这样的地区是湄公河中游地区的各个平原和其他小江河的一些狭小平原,这是佬泰族群居民集中分布的地方。佬泰族群的村寨常建立在各江河的岸边,或建立在各乡、镇的所在地和各主要交通线上。低谷地区有利于耕种水稻和做生意,是佬泰族群人民发展经济和社会文化的有利条件,使得他们处在老挝社会政治生活的支配地位。老龙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不少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主要信奉小乘佛教,禁忌比较少,风俗习惯各支系民族基本一致。

孟高棉族群(老听族)居民分布在山腰地带,在老挝语中,老听族的“听”的意思就是上面、上方,是指住在山腰地带的老挝人,指海拔在800米至1 400米的山腰和各大高原地带。分布在这个地区的大都是孟高棉族群的居民,此地带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1至15人之间。在此地带居住的居民主要靠种植旱稻为生。老听族虽然是老挝最早的土著民族,但由于居住在条件相对艰苦的地带,其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还达不到老挝全国的平均水平。老听族成分繁杂,但在老挝的历史最长,被称为“土著”,特别是源于古柯姆族的一些民族,如上寮的甘木,据认为曾是孟骚(挝国)的主人。但多数支系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迟缓,至今还相当落后,甚至还有极少数处于狩猎采集阶段。即使已经从事农耕的民族,也还有不少仍实行游耕或半游耕,生产方式十分粗放,有的近乎“刀耕火种”。

苗瑶族群(老松族)各民族居住在最高的地带,在老挝语中,老松族的“松”是高的意思,是指住在高山上的老挝人,其海拔在1 500米以上。因为苗瑶族群、藏缅族群各民族来到老挝的时间较晚,只有选择最高处来居住。这个地区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10人左右。由环境所决定,这个地区的居民只能以种植旱稻、玉米罂粟为生。老松族虽然人口不多,在老挝的历史也比较短,但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对要比老听族高一些。

这种以高度来分布是老挝族群分布的一个有趣特点,由此产生了老龙族、老听族和老松族的族称,这种分类自1964年开始用,至今成为一种习惯。对老挝人来说,把老挝各族群分为老龙族、老听族和老松族的分类简单,容易让老百姓接受,并且能反映来到老挝的族群历史的先后,从中人们可以了解到,最早的老挝居民是孟高棉族群的人,他们来自老挝以南的柬埔寨地区的族群,随后到来的来自中国南部的佬泰族群将孟高棉族群挤向半山腰区域居住,最好到来同样也是来自中国南部的苗瑶族群就只好住到山顶去了。[2](www.xing528.com)

老挝族群结构的复杂性是老挝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首要表现。老挝地处中南半岛的最高处,是南来北往的民族迁移的必经之地,因此有较多的族群定居在老挝的土地上。老挝的49个小民族分别属佬泰族群、孟—高棉族群、藏缅族群和苗瑶族群,各民族的语言各有特色,表现出语言文化的多样性。老挝各民族在宗教上仍然表现出多样性。老挝是佛教国家,大多数居民都信仰佛教,但是在老挝除了遍地都是的佛教寺庙,还有天主教基督教教堂和清真寺,可以说在宗教信仰上,老挝人民是以佛教为主流,以其他宗教为辅。民居与建筑文化也体现出多样性。老挝各民族都居住干栏房,但有用料的差别、大小的差别、定居与移居的差别、住屋观念的差别、造房观念的差别等。众多的寺庙是老挝人民建筑技术和艺术的表现,是老挝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释】

[1]黄兴球著:《老挝族群论》,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10页。

[2]黄兴球著:《老挝族群论》,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1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