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北综合经济区:人才流动与经济增长

东北综合经济区:人才流动与经济增长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近年来,东北综合经济区面临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配套人力资源缺乏等问题,对此提出如下建议。东北综合经济区是老工业基地,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在人才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根据其他类似地区的经验来看,要想在东北综合经济区这样的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振兴,最重要的要建立一套有效激励机制,实现新的利益分配办法。

东北综合经济区:人才流动与经济增长

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东北综合经济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为新中国初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近年来,东北综合经济区面临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配套人力资源缺乏等问题,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1)健全人才更新机制,正确认识人才流动人才流失的差别。

东北综合经济区是老工业基地,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在人才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东北综合经济区应在自我发展的基础上,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实现区域之间的跨区域人才合作——理顺人才流动的渠道和途径,在三地之间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开发合作与交流。一方面,要根据老基地改造、更新和发展需要,引导最需要的人才流入对应的行业企业;另一方面,随着各产业的变革,引导一部分与发展变化不协调的人员流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同时建立合理的淘汰机制。

(2)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提高人才保障水平,形成差异化激励格局。(www.xing528.com)

根据其他类似地区的经验来看,要想在东北综合经济区这样的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振兴,最重要的要建立一套有效激励机制,实现新的利益分配办法。打破利益平均分配原则,积极实施差异化分配政策,有效把个体在生产中的贡献与劳动所得结合起来。在这过程中利益分配要从实际效果出发,实现绩效奖惩,形成有效驱动力,激发工作积极性,提高社会产出效率。同时要注意公平性,建立有效的人才社会保障体系,使各类人才都能有基本生活和工作环境保障,能安心于本职工作,在此基础上提高竞争意识,达到激励效果。

(3)着力本区域人才培养,为老工业基地振兴储备人才。

在加大引进人才力度的同时,还要做好本地人才培养工作。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才基础扎实,需要通过政策、机制、渠道引导,使现有人才流动到更合理的位置上。这一点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第一,东北综合经济区高校众多,实力雄厚。但与老工业基地的特点相对应,培养人才模式较单一、固化。为了加快东北综合经济区经济技术转型,当地高校应建立灵活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模式,在新型市场和技术领域实现更紧密的结合。第二,东北综合经济区要形成层次化的教育格局。在职业教育方面,要加强职业技术院校和专业技工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高级技术工人队伍。各类技术院校可以根据企业需要定制课程,培养符合一线生产需要的技术人员。第三,为现有人才及工作人员提供技术再学习和技术转型的机会。这就要求完善再教育机构和措施,比如大力发展和继续教育,为需要继续学习的人员提供合适的机会和条件,提高现有的知识水平。除此之外,还要加大科研投入,改善科技人员工作条件,创造有利于创新的奖励机制。这样可以形成良性循环,留住现有人才,用好各类人才,吸引外来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