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性自命出》的理想政治論:交感与溝通的政治

《性自命出》的理想政治論:交感与溝通的政治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性自命出》的基本目標有三。這是《性自命出》政治思想的第一個特點。由此我們可以窺知《性自命出》把“情”當作了政治的基礎。但是《性自命出》所説的“交”和通常意義上的“交”有所不同。但是《性自命出》指的是“上交”和“下交”。這樣看來,《性自命出》與《中庸》所假定的政治論的對象有類似之處。《性自命出》認 理想的政治可以概括 家庭的平穩與社會秩序的穩定。

《性自命出》的理想政治論:交感与溝通的政治

《性自命出》的基本目標有三。第一,如下文所示,是用聖人制作的“詩書禮樂”教導人,從而使人的内心萌生儒家的德性。如下:

詩書禮樂,其始出皆生於人。詩,有之也。書,有 言之也。禮樂,有 舉之也。聖人比其類而論會之,觀其之〈先〉後而逆順之,體其義而節度之,理其情而出入之,然後復以教。教,所以生德於中者也。(第15—18號簡)

第二,如下文所示,是通過不斷的自我修養、涵養德性。

其居節也久,其反善復始也慎,其出入也順,始其德也。(第26—27號簡)

但又如下文所示,不僅僅停留於德性的涵養。

禮作於情,或興之也。當事因方而制之。其先後之叙,則義道也。或叙 之節,則度也。治容貌,所以度節也。(第18—20號簡)

這裏,《性自命出》把用“禮”去確立上下貴賤的身份秩序,也當作重要的目標之一。這是第三個目標。但僅僅這麼説,《性自命出》就與以《中庸》 代表的當時的先秦儒學思想相差無幾了。如前所述,《性自命出》的特徵在於:“禮”并非與人的情感和本性無關的、從外控制人意志或行 的東西,“禮” 起源於人内在的自然的“情”。因此,“禮”的制作基於人的自然性,從這個意義上講,社會規範的遵守靠的不是强制或規範,而是自發的遵守。這是《性自命出》政治思想的第一個特點。

如前面指出的那樣,關於德性教育問題,音樂對儒家的學習或教育具有明顯的效果,當將音樂的德性教育轉化 政治思想時,可以成 教化的重要手段。《性自命出》之所以反復强調“賚、武、韶、夏”等舞樂,原因也在於此。例如:

觀賚武,則齊如也斯作。觀韶夏,則勉如也斯斂。(第25—26號簡)

賚武樂奏,韶夏樂情。(第28號簡)

這裏,隱含着一個重要觀念:人的情感本質上講是相似的,因此其心也是相通的。這一點前面已經提及。

更重要的問題與“心術”有關。即音樂促使人思考,并使人“心”走向一定的方向。

樂之動心也濬深鬱陶,其烈流如也以悲,悠然以思。(第30—31號簡)

凡思之用心 甚。(第32號簡)

所謂一定的方向,正是追求聖人或君子之心。但如上引“求其心,有 也,弗得之矣。人之不能以 也,可知也”(第37—38號簡)所示,這不是灌輸或强制式的“有 ”,不是通過人 的方法而能勉强得到。人通過欣賞好的音樂,而在其中感覺到什麼、思考到什麼,或者得到一些教訓,這不是人 ,而是感情自然的交感。[19]把音樂的交感與教化的效果看得如此之大,這就是《性自命出》政治思想的第二個特點。(www.xing528.com)

《性自命出》認 ,人的情感不僅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感,也對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建立穩固的關係起到重要的作用。如上引第50—51號簡“凡人情 可悦也。苟以其情,雖過不惡。不以其情,雖難不貴。苟有其情,雖未之 ,斯人信之矣”所示,穩固的關係正指的是可信賴的關係。《性自命出》緊接着將統治者分成如下十種類型:(1)“有美情者”,(2)“性善者”,(3)“含福者”,(4)“有心畏者”,(5)“有德者”,(6)“有道者”,(7)“有禮者”,(8)“達於義者”,(9)“篤於仁者”,(10)“知道者”。

未言而信,有美情者也。未教而民恒,性善者也。未賞而民勸,含福者也。未刑而民畏,有心畏者也。賤而民貴之,有德者也。貧而民聚焉,有道者也。獨處而樂,有禮者也。惡之而不可非者,達於義者也。非之而不可惡者,篤於仁者也。行之不過,知道者也。(第51—55號簡)

其中第一個例子正是“有美情者”。由此我們可以窺知《性自命出》把“情”當作了政治的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言,這與其説是以個人 中心的政治倫理,倒不如説是以關係 中心的政治倫理。這就是《性自命出》政治思想的第三個特點。

如果進一步展開以關係 中心的政治倫理的討論,那就擴大到了交流或溝通的問題,從邏輯上講這是自然的結果。接下來討論與之相關的“情”和“交”的問題。“交”具有相交、交際、交流、交感之義,更進一步説意味着溝通。但是《性自命出》所説的“交”和通常意義上的“交”有所不同。傳世文獻中的“交”,例如《中庸》第20章的“朋友之交”,指和朋友交往的情况較多。但是《性自命出》指的是“上交”和“下交”。

聞道反上,上交者也。聞道反下,下交者也。聞道反己,修身者也。上交近事君,下交得衆近從政,修身近至仁。(第55—57號簡)

這裏,“上交”則與“事君”相關,而“下交”則與“得衆”以及“從政”相關。也就是説,《性自命出》的“交”并不是交友那樣的横向的“交”,而是指“事君”(上)或“得衆、從政”(下)那樣縱向的“交”。换言之,《性自命出》把“交”視 問題,目的不在於討論社會交友論,而在於探討上下之間政治溝通的問題。此時需要注意的是,“上交”與“下交”的主體不是最高統治者,而是在上下之間起到溝通中介作用的中間階層,那就是卿、大夫以及士階層。這樣看來,《性自命出》與《中庸》所假定的政治論的對象有類似之處。

那麼,《性自命出》在政治溝通中是以怎樣的溝通 理想的呢?如下文所述,它把擁有共同的價值基準和愉悦感情并實現彼此溝通視 理想。[20]

同方而交,以道者也。不同方而〔交,以故者也〕。同悦而交,以德者也。不同悦而交,以猷者也。(第57—58號簡)

擁有共同的價值基準與社會規範的遵守有關。擁有共同的情感與儒家德性有關。《性自命出》認 理想的政治可以概括 家庭的平穩與社會秩序的穩定。例如:

門内之治,欲其逸也。門外之治,欲其制也。(第58—59號簡)

第65號簡云:“欲諧度而毋僞”,可見 了實現這樣的政治,品行的和諧和節度成 卿大夫和士階層的要求。這也類似於《中庸》。但是,如下所示,此時不可忽略的是,《性自命出》還説要警惕被孤立的狀態:“獨言”和“獨處”。

凡交毋剌,必使有末。凡於路毋畏,毋獨言。獨處則習父兄之所樂。苟毋大害,小枉納之可也,已則勿復言也。(第60—61號簡)

“獨”與“交”相反,是非溝通、是不通。《性自命出》説,處於孤立狀態時克服的方法在於學會“父兄”喜好的東西。如果將“父兄”看作是親族以及親族所在鄉里這一血緣共同體之長,那麼,《性自命出》是否把鄉里視作自我修養的背景和政治基礎了呢?筆者認 ,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性自命出》的主要對象是卿大夫以及士階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