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蹄,庄子政治观点与社会理想的集中表现

马蹄,庄子政治观点与社会理想的集中表现

时间:2024-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蹄》为文学名篇,亦集中表现了庄子的政治观点与社会理想。“伯乐”本为主管天马之星名,因孙阳善驭,故以为名。⑤饥、渴、驰、骤、整、齐:均为驯马时所使用的手段。素、朴均呈其本性。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而马知介倪、扼、鸷曼、诡衔、窃辔②;故马之知而态至盗者,伯乐之罪也③。以上五种,均言马以智、力试图抵制与摆脱人的控制。

马蹄,庄子政治观点与社会理想的集中表现

【提示】

马蹄》为文学名篇,亦集中表现了庄子政治观点与社会理想。篇中以“马”喻“治”,随叙随议,浑然一体,大有一气呵成之势。此文虽风格稍异于内篇,然观其文采,则另有一番功力与境界。故亦足以代表《庄子》之一个方面。文题取篇首二字。

【原文】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alt,编之以皁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策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陶者曰:“我善治埴,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钩绳哉?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

【注释】

①践:踩。御:抗。龁(hé):咬,啃。翘足:举足。陆:高。“翘足而陆”,言一跳很高。

②义:高。路:大。“义台路寝”犹言高台大屋,此为人所贵,于马则无用。

③伯乐:姓孙,名阳,秦穆公时善治马者。“伯乐”本为主管天马之星名,因孙阳善驭,故以为名。治:治理,使之适合于人之需要。

④烧:以热铁烧烙。剔:梳理。刻:剪削。旧注多以“刻”为削马蹄,然《吴子·治兵》言“刻剔毛鬣(liè)”,“鬣”即马颈上的长毛,既须梳理,又须剪削,故“剔”、“刻”均指梳剪鬃毛。雒(luò):一作络,即绳络马头。羁(jī):马络头。alt(zhí):马绊足。泛指绊系。皁(zào):马枥,即拴马之木桩。又,十二匹马并拴为一皁,故云“编之”。栈:马棚。

⑤饥、渴、驰、骤、整、齐:均为驯马时所使用的手段。疾奔曰“驰”,急行曰“骤”。橛饰:马嚼子,其口衔的部分曰“橛”,口外系铃处曰“饰”。鞭策:马杖,末端带皮者曰“鞭”,无皮者曰“策”。

⑥陶者:烧制陶器者。埴(zhí):黏土。中:读去声,相合。规:成圆之器。矩:成方之器。

⑦匠人:指木工。钩:木工之曲尺。绳:指木工之墨线。

⑧过:过失。

【评】

此节由马之天性写起,结语以“治天下”而入正题。立足于“马”,伯乐强易其性,或可以“罪过”相称;而立足于“人”,则伯乐何罪之有?庄周立足于“真性”、“天性”或自然之本性,实欲存留一切自然物的自然形态。然而读者一旦为其绝妙的文笔所吸引,似乎就无意再追寻其中的哲理了。

【原文】

吾意善治天下者不然。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及至圣人,蹩躠为仁,踶跂为义,而天下始疑矣;澶漫为乐,摘僻为礼,而天下始分矣。故纯朴不残,孰为牺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

【注释】

①吾意:我认为。然:这样。

②彼民:那些百姓。常性:恒常之天性。同德:同其所得。

③一:齐一。党:偏私。命:名。天放:任其天性之自然。

④至德之世:人之天性充分展现的时代。填填:行动迟钝之状。颠颠:目光呆滞之状。

⑤蹊(xī):小路。隧:人工开凿之路。泽:水聚之地,泛指湖河。舟:船。梁:木桥。

⑥群生:共生。连属:连接在一起

⑦遂长:依其天性而自然生长。

⑧系羁:用绳子牵系着。攀援:以手攀引。窥:由孔隙中探视。(www.xing528.com)

⑨同:共居。族:聚居。均言与禽兽万物浑然一体,自无君子、小人可言。

⑩离:异。素:丝之已织而未加巧饰者。朴:木之未加工者。素、朴均呈其本性。

⑪蹩躠(bié xiè):盘旋而行,形容跛者走路用力之状。踶跂(zhì qǐ):举足而望,亦有奋力向上之意。此处言圣人为仁义而奋力。

⑫澶漫:放纵逸乐。摘僻:取去烦碎。

⑬纯朴:自然的木材。残:指刻削。牺尊:刻有牺牛图像的酒尊。“尊”亦作“樽”,以木制之。

⑭珪璋:皆玉器,上尖下方曰“珪”,半珪曰“璋”。

⑮“道德”指浑然之天性,“仁义”乃摘取其中之一义,故既有“仁义”,乃废“道德”。

⑯“性情”木于自然,“礼乐”出于人为,故离性情方能用礼乐。

⑰五色:青、黄、赤、白、黑。五色相杂,方成文采。

⑱五声:宫、商、角、徵、羽。即五级音阶。六律:黄钟、太蔟、姑冼、蕤宾、夷则、无射。古以竹管制成,用以定音。

⑲残、毁:均言破坏。

【评】

本节是庄周关于社会历史观的正面阐述。值得特别注意者有两条:其一,是“至德之世”,这是与鸟兽聚居,且和睦相处,几乎浑然同一的原始群居社会;庄周为了抵制所谓“君子”“小人”的对立,已经退到了人类社会的起点。其二,庄周为了维护天性自然,一切人为、一切进步、一切“仁义”“礼乐”“五声”“六律”,统统都视之为“罪过”!其追求“本真”之性是何等的彻底!马克思曾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而庄周则必欲尽去其“社会”性质而后快!

【原文】

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怒则分背相踶,马知已此矣。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而马知介倪、alt扼、鸷曼、诡衔、窃辔;故马之知而态至盗者,伯乐之罪也。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及至圣人,屈折礼乐以匡天下之形,县跂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而民乃始踶跂好知,争归于利,不可止也。此亦圣人之过也。

【注释】

①陆居:居于水边之高地。交颈相靡:交错其颈以相抚摩,表示亲热。踶(tì):踢。已:止。

②衡:车辕前之横木。扼:通“轭”,扼住马颈之夹木。月题:马额上的佩饰,其形如月。或云将马额部之鬃毛齐之如月,以利于目视。介倪:一只眼斜视,偷看主人。alt(yīn)扼:曲松套绳。言马伺机偷懒。鸷曼:猛力挣脱。诡衔:责怨口衔。窃辔(pèi):偷咬缰绳。以上五种,均言马以智、力试图抵制与摆脱人的控制。其具体解释,旧有多种,须灵活理解。

③态:思虑脱逃的种种表现。《说文》徐注:“心能其事然后有态度也”。盗:逃。

④赫胥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⑤之:往。哺:口中所含的食物。熙:同“嬉”,游戏。鼓腹:吃饱肚子。以此:止此。“以”通“已”。

⑥屈折礼乐:指人身为礼乐所屈折。匡:正。县跂:即悬企,悬示于空中使人企足而望之。慰:安。

⑦踶跂:见前注。知:读“智”。

【评】

此节简要重申前二节之要旨。反复相明,似为庄子之重要手法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