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兽共患细菌感染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人兽共患细菌感染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常见的人兽共患细菌感染性疾病有布鲁菌病、猪链球菌感染、兔热病、炭疽等。在此以布鲁菌病和炭疽为例,重点讲述疾病预防控制相关措施。对感染布鲁氏菌病牛羊污染的场所、用具、物品进行彻底清洗消毒,有效切断传播途径。炭 疽炭疽为人兽共患疾病,系由炭疽杆菌所致的动物源性感染病。此外炭疽患者的带菌分泌物、粪便亦具有传染性。

人兽共患细菌感染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常见的人兽共患细菌感染性疾病有布鲁菌病(传染源主要为羊、牛、猪及犬等)、猪链球菌感染(传染源主要为猪)、兔热病(主要为野兔,其次为鼠类和羊)、炭疽(传染源主要为牛、马、羊、骆驼、驴及骡,其次猪、狗、炭疽患者的分泌物、粪便亦具有传染性)等。在此以布鲁菌病和炭疽为例,重点讲述疾病预防控制相关措施。

布鲁菌病

1886年英国军医Bruce在马耳他岛从死于“马耳他热”的士兵脾脏中分离出“布鲁氏菌”,首次明确了该病的病原体。我国已分离到15个生物型,主要为羊种,牛种次之,猪种及犬种少见。

一、病原学特点

布鲁氏菌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力较强,在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及死畜的脏器中能生存4个月左右。在食品中生存约2个月。加热60℃或日光下暴晒10~20min可杀死此菌,对常用化学消毒剂较敏感。

二、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传染源主要是羊、牛、猪,其次是犬。

病菌首先在同种动物间传播,造成带菌或发病。人接触到带菌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流产物及乳类,内含有大量病菌,而被感染。也可人传人,但极其少见。

传播途径主要有四种:

(1)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 :直接接触了带菌牲畜或其排泄物、分泌物、娩出物及其尸体,或在挤奶、剪毛、饲养、屠宰、皮毛肉加工过程未做相应的防护。

(2)经消化道传播:食用未经消毒、煮熟的、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食物、水、或乳制品、肉类、内脏而感染。

(3)经呼吸道传播:布鲁氏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发生呼吸道感染。

(4)其他传播途径:蚊虫叮咬,如苍蝇、蜱叮咬传播,但此种概率不大。

三、感染防控

(一)健康教育

向养殖户、饲养者、皮毛加工从业人员、屠宰人员、兽医、炊事员等宣传布鲁氏菌病的相关知识,对人健康的危害、对动物产品的危害、传播途径、预防措施。

(二)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牧兽医部门要按照《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对感染布鲁氏菌病的牛羊进行扑杀。同时,要对病畜尸体、排泄物和乳制品等进行消毒等无害化处理。对感染布鲁氏菌病牛羊污染的场所、用具、物品进行彻底清洗消毒,有效切断传播途径。

(三)保护易感人群及健康牲畜

注意个人防护,尤其是接触羊、牛、猪的从业人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人接种19—BA菌苗及104M菌苗。对健康牲畜预防注射疫苗,并采取监测净化、风险防范等为主的防治策略。

(四)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

提高对布鲁氏菌病的识别、救治能力,及时隔离治疗患者,对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就地消毒后处理。医务人员在接诊患者时,基本防护:工作服、工作裤、工作鞋、工作帽、医用口罩,在接触患者排泄物、分泌物时戴乳胶手套,诊疗结束后及时手卫生。实验室技术人员需在生物安全2级以上的实验室进行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操作,必须在生物安全3级以上的实验室培养布鲁氏杆菌。

炭 疽

炭疽为人兽共患疾病,系由炭疽杆菌所致的动物源性感染病。主要经皮肤接触、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播。炭疽为我国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但肺炭疽要求按甲类感染病上报疫情

一、病原体(www.xing528.com)

炭疽芽孢杆菌的繁殖体与炭疽芽孢对周围环境的抵御能力完全不同,炭疽芽孢杆菌的繁殖体抵抗力较弱,与大部分细菌相似,在脱离宿主体后不容易存活,对高温比较敏感,易被常用消毒剂杀死,对青霉素链霉素等多种抗生素具有高度敏感性; 但是芽孢对高温、低温、化学药品、射线等不利条件的抵抗力都强。121℃湿热灭菌需要10min、160℃干热1h才能使其灭活。该菌干燥状态下可以存活12年以上,在土壤中可存活60年左右。强氧化剂高锰酸钾对芽孢的灭活性很好,而无水酒精、来苏儿对其灭活性比较弱。炭疽杆菌对碘比较敏感,1:2500的碘液10min可将芽孢杀灭。

二、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传染源主要是患病的食草动物,如牛、马、羊、骆驼、驴及骡等家畜。其次为猪、狗。此外炭疽患者的带菌分泌物、粪便亦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

1.接触传播:直接接触病畜、死畜和患者是主要的传播方式。高危易感人群主要为牧民、屠宰工人、饲养员及兽医、皮毛加工者、从事餐饮者。

2.呼吸道传播:主要为从事皮毛加工工人,其次为被污染的土壤,在干燥多风时易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可感染。

3.消化道传播:食用未经煮熟的病畜肉、内脏、或病畜奶制品,均可导致感染。

4.虫媒叮咬:吸血的蚊虫叮咬病畜后再叮咬人,此种传播途径较少见。

三、感染防控

炭疽虽然为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的乙类传染病,但一般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发现患者应在24h内报告给当地卫生防疫机构,同时应做好预防控制措施,避免疫情进一步扩大。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管理传染源包括炭疽病畜及患者

炭疽动物尸体经表面消毒处理后火化,严禁剥食死于炭疽的牲畜,畜尸体应完整火化,不得肢解,死于炭疽的动物已被宰杀,尽可能搜集完整完全焚烧,不提倡深埋。

对患者应隔离治疗到皮损的焦痂脱落,创面愈合,分泌物和排泄物细菌培养连续2次阴性(两次之间相差5日),方可解除隔离。

(二)切断传播途径

向患者和家属讲解炭疽病的危害性和传播方式。加强食品管理,严禁出售病畜肉、皮毛及乳类。对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及应用过的敷料及器具应进行认真的消毒或焚烧。对可疑污染的物品、皮毛等应进行严格的消毒。

(三)保护易感人群

虽然人一般不会直接传染给人,但患者仍应严格隔离至皮肤溃疡愈合,对患者的用具、被服、分泌物、排泄物及用过的敷料等均应严格消毒或烧毁,死亡后要实行火葬。接触者医学观察8天,可以应用药物预防。

对于动物经常接触的人,可注射保护性抗原疫苗,密切接触者和疑似患者应观察8天,必要时青霉素、四环素预防性治疗。

(四)消毒隔离

患者应严密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医务人员进行诊疗时:在标准预防基础上要戴N95口罩、乳胶手套,穿隔离衣/防护服,戴一次性脚套。

患者排泄物和分泌物处理:放入3%漂白粉液浸泡处理。其用品紫外线照射消毒,垃圾焚烧

环境消毒:病房紫外线照射60min/次,2次/d。地面用含氯消毒液湿式清扫,拖把固定专用,使用后用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min,再用清水冲洗晾干备用。物体表面(床头柜桌子、椅子、门把手)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医疗用品专用:听诊器体温计、止血带、血压计等医疗用品专用,不得随意拿出病室,用后立即用0.2%过氧乙酸浸泡或擦拭消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