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600多年历史,高度超过北京城墙

600多年历史,高度超过北京城墙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榆林古城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作为明朝九边重镇之首,榆林古城墙是属于战争的。据有关资料称,出于军事之需要,榆林城墙“顶宽三丈,底宽五丈,高三丈六尺”,其高度三丈六尺,约为12米。榆林古城墙高度已超过北京城墙。彼时的榆林古城墙,不知哪朝的泥土的地气承接它,鼓鼓地堆积小城斑驳时光。

600多年历史,高度超过北京城墙

每段城墙都是故事,无声地延续着城市的血脉。而那些城墙里的古城,在见证历史的同时,又各自上演着自己的生活榆林古城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经过明正统二年(1437)至正德十年(1555)多次拓建而成。从嘉靖十九年(1540)至万历十年,又相继完成了全部墙砖的包砌工作。同时,进行了城墙的增多加厚建筑,到万历三十年(1602),城垣建成。

东依驼山,南凭榆阳河,西临榆溪,北踞红山,古城墙圈起一座城,也圈起一段历史。看城墙,感受历史的凝重,可以发思古之幽情,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史料说:明万历三十年(1602),榆林城垣建有东城门两座,即威宁门、振武门;南城门一座,即镇远门;西城门四座,即广榆门、宣武门、龙德门、新乐门;北城垣无城门;中部建有镇北楼,加上各城门楼、城墙四角楼及东城上的讯敌楼、观远楼,全城墙上共建有城楼14座,城周长5354步,东门、南门有瓮城,并设千斤闸,与城墙构成完整的防御体系。可以想象,城墙所连接起的除了宏伟便是壮观,而城上林立的甲兵该有怎样的英雄气概啊!

作为明朝九边重镇之首,榆林古城墙是属于战争的。可以幻想,冷兵器时代狼烟四起,万支箭镞就这么嗖嗖地飞着,掠过大漠、掠过城河,却也是无奈悠悠地落在古城墙之上,古城墙就是那么坚挺屹立着。据有关资料称,出于军事之需要,榆林城墙“顶宽三丈,底宽五丈,高三丈六尺”,其高度三丈六尺,约为12米。而据资料,北京明城墙墙体高11.6米。榆林古城墙高度已超过北京城墙。

清代,榆林城墙多次进行修筑,同治二年(1863)北城部分城垣被流沙埋没,时值关中等地回民起义,道宪常瀚令弃北城,在广榆门东西缩筑北城墙,长438丈。其后同治六年(1867)、光绪元年(1875)、光绪十年(1884)、光绪二十年(1894),四次较大规模修整加固城垣,直到民国年间,榆林城墙保存完好,其城郭面积2.1平方公里。

1938年的一天,有人从榆林的古城墙前经过,皇城根下的生活让他在那个时期是见惯了大世面的,但他对这座边塞小城的古城墙却忍不住多看了几眼。彼时的榆林古城墙,不知哪朝的泥土的地气承接它,鼓鼓地堆积小城斑驳时光。站在古城墙下观望的这个人是老舍,他描写道:“城扁街宽”“坚厚城垣”“具有北平的局面”。

狼烟升腾早就渐散了,城墙外荒烟蔓草,杂树丛生。城砖,被时间的力量,断裂成碎块。城墙早就形成一道规矩,城里的人,出去;城外的人,进来。鱼贯而进,鱼贯而出,进出之间,一个个背影在城墙之下的苍茫暮色中,变得缥缈和迷蒙。这大约是延续了几百年的场景吧。(www.xing528.com)

城墙上建砖垛口1700多个,据说曾有逻城72个,并在此置火炮。战时的功能渐渐在历史里消退了,城墙只是圈起一座城,城里或歌舞升平或流离失所,都在历史的尘烟里湮没了。城里的人或者城外的人在城墙上踱步,歌、咏、争吵、谈情,都是过客。

至20世纪70年代初,榆林古城墙保存较完整,时东城墙长2293米,西城墙长2184米,南城墙长1059.5米,北城墙长1125米,城垣周长6761.5米。可惜没有什么可以耐得过历史的风雨和沧桑,城墙的坚固也是。南、北城墙渐渐变成孤零零的砖垛,东、西城墙部分墙体写满历史的劫波。到20世纪末,人们才渐渐发现,城墙在一点点消失,残缺而珍贵。在东城墙墙体上的“穴居人家”,自在怡然地在墙上看着城市的熙熙攘攘。

古城墙的修复和加固逐步展开着,从2005年开始,古城墙的历史又被写上新内容,城墙断壁残垣、坍塌损毁的样子逐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又是宏伟、壮观。

来古城墙下寻找故事的人越来越多了,人们兴致勃勃地端详着过去的故事,心中暗暗惊讶城砖下的秘密。很多旧事如同灵魂一样驻扎在城墙的城垛、女墙、弹孔、刻痕里。

城内和城外不再是一道规矩,古城墙只是古城的脊梁,它无力再去圈一座城市的历史,城市迈出的脚步,早就跨出了它的圈定。它只能眺望着,高楼大厦像竹笋一样生长,让灰色的格调凝固成自己的性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