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草原文化的内涵与特质: 传承开放超越

草原文化的内涵与特质: 传承开放超越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目前的文化定位特征来看,草原文化是具有浓厚地域特色和民族特征的一种复合性文化。从远古开始,在中国北方辽阔的草原上就有人类的祖先繁衍生息,远在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祖先就在这里留下原始生产和生活的足迹。这里大量丰富的考古遗存,是探索中国早期人类活动的最有价值的核心地区之一。草原文化是草原地区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草原文化是一种内涵丰富、形态多样、特色鲜明的复合型文化。

草原文化的内涵与特质: 传承开放超越

草原文化是指世代生息在草原地区的先民、部落、民族共同创造的一种与草原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文化,这种文化包括草原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风俗习惯、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其中价值体系是其核心内容。从目前的文化定位特征来看,草原文化是具有浓厚地域特色和民族特征的一种复合性文化。

关于草原文化的特质,至少可以概括为如下四点:

历史传承的悠久性。从远古开始,在中国北方辽阔的草原上就有人类的祖先繁衍生息,远在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祖先就在这里留下原始生产和生活的足迹。这里大量丰富的考古遗存,是探索中国早期人类活动的最有价值的核心地区之一。最早的有呼和浩特市郊区大窑村南山的石器制造场,其年代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从旧石器晚期到新石器时代,这里相继产生多种开文明先河的文化成果;特别是游牧文明形成后,将草原文化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使草原文化成为具有历史统一性和连续性并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文化。

区域分布的广阔性。作为地域文化,草原文化是在我国北方草原这一特定历史地理范围内形成和发展的文化,大致分布于包括从大兴安岭东麓到帕米尔高原以东,阿尔泰以南至昆仑山南北的广大区域,涉及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四川、西藏等省区。在这一广大的区域范围内,虽然不同民族在不同时期所创造的文化不尽相同,但都是以草原这一地理环境为载体,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内在的联系,形成具有复合特征的草原文化。草原既是一个历史地理概念,又是重要的文化地理概念。(www.xing528.com)

创造主体的多元性。草原文化是草原地区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由于这些民族分别活跃在不同历史时期,此起彼伏,使草原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民族文化形态,诸如匈奴文化形态、鲜卑文化形态、突厥文化形态、契丹文化形态等等。这是草原文化创造主体多元性的集中体现,也是草原文化区别于中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虽然草原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多元的,但由于这些民族相互间具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和族际传承关系,因此这种连续性和统一性体现在草原文化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之中。

构建形态的复合性。草原文化是一种内涵丰富、形态多样、特色鲜明的复合型文化。草原文化在早期经历新石器文化之后,前后演绎为以西辽河流域为代表的早期农耕文化和聚落文化,以朱开沟文化为肇始的游牧文化以及中古时期逐步兴起的游牧和农耕文化交错发展的现象。因此,草原文化不仅是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统一,也是游牧文化与其他经济文化的统一。不同的文化形态在不同历史时期从不同角度为草原文化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和活力。草原文化还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统一。草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中最具古老传统的地域文化之一,在吸纳现代文明因素,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中,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互激荡、碰撞、冲突和吸纳的过程中形成新的统一,使草原文化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统一的整体。草原文化随之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地域与民族相统一、多种经济类型并存的复合型文化形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