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被告拒庭如何应对——谈民事诉讼强制措施

被告拒庭如何应对——谈民事诉讼强制措施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拘传,是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是指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的被告或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派出司法警察强制其到庭参加诉讼的措施。为了保证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除了拘传外,我国《民事诉讼法》还规定了其它四种强制措施。法庭应对丁某适用何种强制措施?

被告拒庭如何应对——谈民事诉讼强制措施

【案例】小学生马力,因殴打班上同学小明致伤,小明家长为此共花去医疗费800多元,并起诉至人民法院,要求马力的家长赔偿损失,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后,经两次传唤,马力的家长均拒不到庭,为此,人民法院决定,对马力的家长适用拘传。

【评析】小学生马力,不团结友爱同学,殴打班上同学小明致伤是不对的。其家长平时对马力不严加管教,显属没有尽到做父母的义务,应该为舆论所谴责;马力殴人致伤后,又拒不到庭接受审理,显属违法。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0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所以本案法院对马力的家长适用拘传措施,是完全应该的。

所谓拘传,是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是指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的被告或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派出司法警察强制其到庭参加诉讼的措施。采取拘传应具备三个条件:①是拘传的对象是法律规定或法院认为必须到庭的被告,或者给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的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②是必须经过两次传票传唤;③是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本案中,马力的家长的情形完全符合上述拘传的三个条件。民事诉讼的拘传与刑事诉讼中的拘传,二者的区别是①前者由人民法院独任审判员或合议庭提出并经法院院长批准;后者可由法院,检察院或公安机关作出决定。②后者拘传的对象是没有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前者是负有民事义务的被告或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③前者适用拘传的目的,是让被告人或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到法庭接受审理,履行民事义务;后者拘传的目的是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到指定地点接受讯问。

为了保证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除了拘传外,我国《民事诉讼法》还规定了其它四种强制措施。即①训诫:是指人民法院对违返法庭规则,情节较轻的人,以口头形式给予批准教育,指出其行为的违法性,责令其改正并不得再犯的措施;②责令退出法庭,是指法院对违反法庭规则、扰乱法庭程序的行为人,强制其退出法庭的措施;③罚款,是指法院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人依法强制其交纳一定现金的措施;④拘留,是指人民法院对实施了情节严重的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人,所采取的在一定期间内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严厉强制措施。拘留的期限为15日以下。(www.xing528.com)

【操练】案例分析:

某报社记者丁某,在旁听一起房屋纠纷的庭审时,大声喧哗,起哄,致使庭审无法进行。法庭应对丁某适用何种强制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