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主·探究: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自我监控特征

自主·探究: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自我监控特征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任何自我监控行为的产生都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一般的监控相比,学生自我监控的发挥水平通常会更高,特征也更加鲜明。调节与反馈是两个密切联系的环节,同时也是学生自我监控的两个基本特征,这两者共同反映出了学生自我监控的大致轮廓以及主要面貌。也就是说,自我监控活动训练的效果是可以迁移到不同学习活动中的。

自主·探究: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自我监控特征

与其他形式的外在监控有较大的差别,自我监控主要是指学生个体自觉、独立、自主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的过程,所以自我监控能力的高低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从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学生在感觉、知觉、注意、思维等方面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这对于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提升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学阶段学生的自我监控主要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能动性

正如上文所述,自我监控主要是指学生个体自觉、独立、自主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的过程,所以学习中的自我监控是建立在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一基础之上的,而能动性自然也就是自我监控的首要特征。如果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也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学生通常就不会为自己的学习活动制订合理的计划,也难以对学习活动的效果进行十分密切的关注,而这种缺乏自我监控的学习活动自然也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任何自我监控行为的产生都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反馈性

不难理解,监控的主要目的就是对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而这种调节与控制一定是建立在信息反馈基础之上的,也就是对事物发展运动的实际过程进行监察与审视,以便及时获取和事物发展运动过程相关的信息。而作为监控的一种,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监控自然也具有这种特征。在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监控时,学生会不断总结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审视和监察学习过程的效果,同时也会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对学习活动的整体过程以及各个环节进行调节。需要注意的是,在学习活动中自我监控的主体和客体均可以是学生自己,所以学习信息的反馈是一种个体关于自身的特殊反馈。和一般的监控相比,学生自我监控的发挥水平通常会更高,特征也更加鲜明。(www.xing528.com)

3.调节性

所谓调节性,主要就是指个体根据情况的变化,随时进行灵活、积极、适宜的自我调整,以此来强化学习活动的效果。调节与反馈是两个密切联系的环节,同时也是学生自我监控的两个基本特征,这两者共同反映出了学生自我监控的大致轮廓以及主要面貌。其中,调节水平的高低是反映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学习活动中,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方法的选择与调整、学习努力程度的调节、解决问题策略的选择与调整、学习计划的执行、学习步骤的安排、学习效果的检查与分析、问题的补救等诸多环节,都十分直观地体现出了学生自我监控的调节性特征。

4.迁移性

迁移主要就是指从一个领域当中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可以适用于另一个领域。大量的实践研究证明,如果在某一学科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根据自身的实际特点以及学习的任务和要求去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采取积极灵活的学习策略,那么学生在这一学科中进行的自我监控训练不但对于这一学科的学习活动的改善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于其他学科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监控活动。此外,对于某一学科的内部学习活动来说,在不同章节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的自我监控活动,同样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于其他章节学习中的自我监控。也就是说,自我监控活动训练的效果是可以迁移到不同学习活动中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