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养鱼养花,教育也是如此

养鱼养花,教育也是如此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眼见孩子那副喜欢的样子,妻子就说:“找个小瓶子,把小鱼儿装着带回家去吧。”我给的理由很简单:以他们养鱼那漫不经心的态度,这条小鱼儿被带回家,不过三五日恐怕就会死去。但是很遗憾,我对于养花种草实在太外行,上网了解了有关浇水、光照等方面的知识,但仍把握不好。事实上,教育同样可以是苗圃业、林业、养殖业,但独独不能是制造业。从更深刻的意义上说,我们养鱼种花,其实鱼儿花儿何尝不在“养”着我们?

养鱼养花,教育也是如此

带着孩子出去游玩时,在小溪里捞到了一条小鱼儿。眼见孩子那副喜欢的样子,妻子就说:“找个小瓶子,把小鱼儿装着带回家去吧。”我却不识趣,硬是阻止了这个行动,说服他们放小鱼儿回到溪流里。

我给的理由很简单:以他们养鱼那漫不经心的态度,这条小鱼儿被带回家,不过三五日恐怕就会死去。这会儿觉得鱼儿新鲜有趣,过不多久就会完全无视。鱼儿虽小却也是一条生命,我们在明知道无法很好地保全它时,仅仅出于好玩的目的就剥夺其自由和生命,未免有些残忍。把它捞起来是一瞬间的事,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漫长的守护——对一个纯粹出于好玩而要带走一条小鱼儿的孩子来说,这样的守护显然是不可承受的。

家里一直养着几条前任房主人留下的金鱼,换水、喂鱼食、给生水加点大苏打……事儿虽不多,分寸却要把握好。但是,因为经验不足,而且初期我们并未入住,只能隔三岔五去侍候那缸鱼,加上正值炎热的夏天,我只能眼睁睁看着那缸里的鱼一条接着一条地死去。每次拿小网把它们小小的尸体捞上来时,我心里就晃动着一种淡淡的歉疚和悲哀。你也许会嗤笑我的“伪善”:吃起鱼来劲头十足,怎么这会儿如此假慈悲?记得周作人曾谓,赏玩笼中之鸟比吃鸟肉还要可恶。

前任房主人还留给我们不少花儿,他们临搬走前殷殷嘱咐,望我能用心照顾好它们。我也慨然允诺,决定不辜负他们的信任和那一片苍翠的风景。但是很遗憾,我对于养花种草实在太外行,上网了解了有关浇水、光照等方面的知识,但仍把握不好。一段时间以后,好几盆盛放了若干年的“不知名”的植物叶子慢慢地卷了起来,渐渐地黄了,最终枯了。

有人说过,教育农业,而不是工业。不论出处如何,其意旨还是显豁明白的,而且可阐发的维度很多、空间很大。比如,教育是农业,意味着教育者必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意味着教育者要学会等待,懂得守候;意味着教育要“慢”,要个性化;意味着教育者既要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执着和“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的自信,也不能陷入因果丝毫不爽的线性思维之中,而须保持对于生命有机性、复杂性的充分尊重……事实上,教育同样可以是苗圃业、林业养殖业,但独独不能是制造业。教育的对象不是机械的、无灵性的非生物,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www.xing528.com)

教育最基础的使命,跟养鱼的道理一样:要养活养好,不能养死养坏。包括家长和老师在内的教育者就是“麦田守望者”,是“心灵捕手”,这一点毫无疑义。教育并非由一道道刻板的模式化的工序构成,教育是没法“回炉”的,也是不能“返工”的!教育失败的成本就是一个人不可挽回的一生。人是多么精美多么有灵性的生命,人最高级也最复杂,不止是在生物学意义上如此。人的精神是否康乐情感是否愉悦?人格是否健全?能否给他人和社会贡献美好?能否拥有华美绽放的出彩时刻?能否享受这一趟人生的单程旅行?……太多的东西,系乎我们的教育。教育者,能不惕然自警?能不似孔子那般“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能不似曾子那般“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能不对于教育的理想境界始终保持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奇迹?

从更深刻的意义上说,我们养鱼种花,其实鱼儿花儿何尝不在“养”着我们?归根到底,一切的教育都是自我教育!海德格尔有句名言:“不是我们在说语言,而是语言在说我们。”通俗一点说,我们未必能赋予语言独特的东西,但是语言却会赋予言说者以个性,亦即语言在塑造人、刻画人。藉由善待生命的养鱼种花,人们修养自身;经由曲曲长长的教育之路,人们发现自我。当你有一天冲孩子发泄怒火后,你会后悔,暗想下次绝对不能再这样!可是你能断然地做到吗?虽然我们也懂得“喜欢就会放肆,而爱就是克制”的道理,但我们就是在一路“放肆”的过程中不断犯错、慢慢修炼后才能领会“爱”之秘辛。我们是与孩子一同在成长的,两种成长互相砥砺、厮磨,彼此成就、成全。等到孩子长大了、长成了,你发现自己终于也成熟了。与其说我们在教养孩子,不如说孩子也在“教养”我们。

2014年10月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