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历史演变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历史演变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在哲学研究对象上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不同于以往哲学的研究对象,这也是哲学没有统一对象的一个印证。把原理的一般性、普遍性作为哲学理论的条件,显然是不充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对象的这种特征,正是它的开放的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历史演变

历史上的哲学,未曾有过统一的对象,在不同的哲学家那里,哲学都有着不同的研究对象,甚至在同一个哲学家所创造的哲学体系中,研究的对象也不是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在哲学研究对象上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不同于以往哲学的研究对象,这也是哲学没有统一对象的一个印证。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历史地变化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不也是正在变化着吗?既然在历史上,哲学从来没有统一的对象,又为什么都把这些理论叫作哲学呢?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什么样的理论才可以称为哲学呢?回答是,它们必须具有世界观的意义。所谓世界观,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基本特点。任何理论体系,只要它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就是哲学。

恩格斯总结了哲学发展的历史,指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因为,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这个问题,而且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家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列宁全面阐发了恩格斯的论述,批评了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一切企图,并指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的根本差别,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所以,哲学之成为哲学(无论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并不在于它的研究对象,而在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由此使自己的理论带有世界观的意义。在谈到马克思和黑格尔哲学的决裂时,恩格斯指出:“同黑格尔哲学的分离,在这里也是由于返回到唯物主义观点而发生的。这就是说,人们决心在理解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时按照它本身在每一个不以先入为主的唯心主义怪想来对待它的人面前所呈现的那样来理解;他们决意毫不怜惜地抛弃一切同事实(从事实本身的联系而不是从幻想的联系来把握的事实)不相符合的唯心主义怪想。除此以外,唯物主义并没有别的意义,不过在这里第一次对唯物主义世界观采取了真正严肃的态度,把这个世界观彻底地(至少在主要方面)运用到所研究的一切知识领域里去了。”[1]

在这里,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第一,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全部意义,是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除此以外,唯物主义根本没有更多的意义”。这就告诉我们,阐发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观点,就是世界观。第二,凡是世界观,都可以“运用到所研究的一切知识领域里去”,因而它同时也是方法论。凡是不符合上述两点意义的,都不能称为哲学。旧哲学包含这两方面的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具有世界观意义,所以我们称它为哲学。反映普遍规律的一般原理,是否具有世界观的意义呢?这是值得进一步讨论的问题。首先应该肯定,作为哲学科学,它是普遍规律的反映,因而它可以应用于一切知识领域,例如,辩证法规律具有最高的普遍性,反映这种普遍规律的唯物辩证法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也必须看到许多一般原理并不具有世界观的意义,而另一些一般性较低的原理反而具有世界观的意义,数学适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研究,具有很高的普遍性。在现代,一切科学都逐渐地走向数学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但是,尽管如此,数学并不是世界观。相反地,只适用于人类社会的历史观和只适用于自然领域的自然观,其普遍性低于数学,但它们都是世界观。形式逻辑适用于思维领域,其普遍性不亚于历史观和自然观,可是它只是一门具体科学,也不是世界观。由此可见,具有世界观意义的哲学理论,是具有某种程度普遍性的一般原理,而带有普遍性的一般原理并不都是具有世界观意义的哲学理论。把原理的一般性、普遍性作为哲学理论的条件,显然是不充分的。(www.xing528.com)

不仅是一般原理,而且同时回答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才是世界观。唯物辩证法的一般原理是哲学理论,因为它同时包含有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答案。谁要是否认了矛盾,就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原因,陷入外因论,其结果必然导致上帝的“第一推动力”,从而陷入客观唯心主义。唯物史观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而且揭示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基本前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不仅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法发展,而且从自然界的内部说明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的原因。在批判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时,恩格斯不仅指出了形而上学自然观关于自然界的绝对不变的见解的错误,而且指出了这种自然观中所包含的神学目的论思想。在概括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成果时,恩格斯特别地指出了这一点。他说:“在这里过程的质的内容第一次获得了它应有的地位,对于世界之外造物主的最后记忆也消除了。”[2]在形而上学的世界观中,包含有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唯心主义答案。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毛泽东说:“形而上学,亦称玄学。这种思想,无论在中国,在欧洲,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间内,是属于唯心论的宇宙观,并在人们的思想中占了统治地位。”[3]

世界观和哲学的关系表明,历史上各派哲学的研究对象,不是确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着的。但是,哲学是世界观,它必须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一点是严格的、确定的。哲学之成为哲学,主要的根据,并不在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而在于研究中所得出的结论带有世界观的性质。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对象的讨论中,如客观世界的一般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的本质、思维发展的规律,等等,都可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但是,必须有以下的先决条件,既辩证而又唯物地研究这些问题,既能得到一般原理,又能科学地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从而使自己的理论带有世界观的意义。就是说,从既唯物又辩证地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基本立场出发,研究上述这些对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研究任务。我们应该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既不是狭隘的、片面的,也不是固定的、不变的,它是广泛的、全面的、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对象的这种特征,正是它的开放的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