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数学活动特点:多层次、有趣

幼儿园数学活动特点:多层次、有趣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幼儿学习数学依赖于动作皮亚杰认为“抽象的思维起源于动作”,而幼儿最初在学习数学时也是通过外部动作的配合进行的。表象的作用在于帮助幼儿完成这一内化的过程。因此,把幼儿的数学学习活动置身于有意义的、真实的日常生活情景之中,可以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从生活中选择教育内容;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学习数学、应用数学。根据个体差异设计活动方案;根据个体差异给予不同指导。

幼儿园数学活动特点:多层次、有趣

(一)幼儿学习数学依赖于动作

皮亚杰认为“抽象的思维起源于动作”,而幼儿最初在学习数学时也是通过外部动作的配合进行的。例如:小班幼儿在数数时,总是要用手将实物一一点数才能进行,这实际上就是用动作帮助计数。随着动作的逐步内化,他们才能不依靠动作而在心中默数进行计数。

(二)幼儿数学学习需要借助于表象思维

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开始于外部的动作,但是要把它们变成头脑中抽象的数学概念,即在头脑中重建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还有赖于内化的过程。表象的作用在于帮助幼儿完成这一内化的过程。例如:在学习加减运算时,在幼儿进行了一定操作的基础上,通过让幼儿观察一幅图中物体之间的关系来理解加减。

(三)幼儿数学学习需要与日常生活情景相联系

对幼儿来说,数学就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从真实的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是一种自然、愉快的学习经历。因此,把幼儿的数学学习活动置身于有意义的、真实的日常生活情景之中,可以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真实的情景也为幼儿提供了将数学知识与其他知识加以整合,实现“生活化数学”“应用性数学”的条件,例如:“商店游戏”的情景。

(四)幼儿数学学习有赖于练习和应用的活动

幼儿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他们通过不断地体验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去练习和检验才能巩固习得的数学知识。(www.xing528.com)

【资料链接】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原则[3]

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以下教育原则,就是在尊重幼儿数学学习的心理特点,并结合数学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的:

1.密切联系生活的原则。从生活中选择教育内容;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学习数学、应用数学。

2.发展幼儿思维结构的原则。不应只是着眼于具体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应指向幼儿思维结构的发展。

3.让幼儿操作、探索的原则。以操作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把学数学变成幼儿自己主动探索的过程。

4.重视个体差异的原则。根据个体差异设计活动方案;根据个体差异给予不同指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