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决工程造价法律纠纷的建筑法规实务

解决工程造价法律纠纷的建筑法规实务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工程造价纠纷主要发生在招投标、决策和设计阶段的合同、施工阶段设计变更、工程结算等等方面。项目监理机构__________总监理工程师__________日 期__________二、工程造价法律纠纷解决的途径(一)避免工程造价纠纷的对策合同条款签订应严密、有效。

解决工程造价法律纠纷的建筑法规实务

一、工程造价法律纠纷的现状

建筑工程承包双方对建筑工程承包责任及法律观念不强等造成造价纠纷、工程款拖欠等问题所引起的纠纷案时有发生。一般,工程造价纠纷主要发生在招投标决策和设计阶段的合同、施工阶段设计变更、工程结算等等方面。一旦发生纠纷,双方利益都将受到更大损失。因此加大对建筑市场的纠察力度,完善监督管理体系非常关键,相关管理部门应对工程的招投标、承建人的资质、工程合同签订、施工质量、审核验收一系列过程严格把关。还应该树立诚实信用观念,强化公民的法律意识,从事建筑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以及承建单位均应具备相应的条件和资质,私人住宅也必须委托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或者持资格证书的个体工匠施工。

现阶段,合同价格条款不严密,不合法的无效条款仍然存在等,而由施工方提出诉讼,或停工待款,迫使业主通过工程造价管理部门仲裁或法院判决来解决双方的纠纷,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合同价过低,施工单位无利可图,实施停工,造成纠纷。

(2)现场签证不严密,或因监理方受贿心虚,对乙方多报工程量不能从严把关。

(3)对材料价格认定不一致。

(4)施工方对合同中不合法的无效条款通过正当法律途径进行更改。

(5)对工程质量有争议,甲方拒绝付款。

(6)非施工方原因造成的停工、窝工,要求赔偿补偿等。

(7)业主要求提前竣工,赶工费的争议。

建设工程承发包合同是承发包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法律保证,合同条款中的每一项内容都直接关系到双方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须认真分析合同条款的内容,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在此,补充经常出现的法律文本:

工程款支付申请表

工程名称: 编号:

致:  (监理单位)

我方已完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按施工合同的规定,建设单位应在__________ 年__________ 月__________ 日前支付该项工程款共(大写)__________ (小写:__________ ),现报上__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付款申请表,请予以审查并开具工程款支付证书。

附件:

1. 工程量清单;

2. 计算方法。

承包单位(章)__________

项目经理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

工程款支付证书

工程名称: 编号:

致:  (建设单位)

根据施工合同的规定,经审核承包单位的付款申请和报表,并扣除有关款项,同意本期支付工程款共(大写)__________ (小写:__________ )。请按合同规定及时付款。

其中:

1. 承包单位申报款为:

2. 经审核承包单位应得款为:(www.xing528.com)

3. 本期应扣款为:

4. 本期应付款为:

附件:

1. 承包单位的工程付款申请表及附件;

2. 项目监理机构审查记录。

项目监理机构__________

总监理工程师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

二、工程造价法律纠纷解决的途径

(一)避免工程造价纠纷的对策

(1)合同条款签订应严密、有效。首先,施工方和业主有关人员应认真学习《合同法》等有关法律知识,认真学习国家和地市的有关工程造价的各种文件规定,并严格按规定办理工程预结算。其次,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业主不盲目压价,施工方不接受不合理压价要求,不施“苦肉计”以免签订不合法的无效条款。

(2)加强勘察设计管理资料。

(3)施工图预算要全面、准确、合法、有效。

(4)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现场签证制度。监理工程师应做到守法、诚信、公正、科学

(5)在开工前应签订材料价格确认方案的规定性文件,并严格执行,以避免以材料差价引起纠纷。

(二)工程造价纠纷

主要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方式解决。

1. 协 商

按照法律和商业惯例,一旦出现商业纠纷,双方应首先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友好协商,寻求解决的可能性。双方既有商业联系,对纠纷产生的原因应是心中有数,如果双方从合作的愿望出发并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通过坦诚、细致的磋商,纠纷是不难解决的。关键是双方协商不应“漫天要价”、“斤斤计较”或“得理不让人”,而应依据双方的协议,遵照有关的法规和通常的商业惯例,本着互谅互让、实事求是的精神,提出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即可达成和解协议。这是大多数人的首选方式。当然,这种和解协议的内容必须合法,不损害国家、社会、第三人利益。自行协商解决纠纷,不惊动“官府”,不花钱聘请律师,不支付“堂费”,不受时间、地点和法定程序的限制,能维持双方的商业关系,消除隔阂或误解,增进双方的友谊

2. 调 解

经过协商不能达成协议时,双方可申请业务主管部门(如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等)出面进行调解。业务主管部门依法负有对日常商业活动的指导、管理、监督之责,他们比较熟悉本行业的业务,比较全面地掌握情况,由其出面调解,既容易做纠纷双方的思想工作,又能正确运用法规,提出合理和中肯的解决方案。此外,主管部门还可以运用法律和制度允许的方式,给纠纷双方以必要的帮助、照顾和支持。

如果协商一致,纠纷双方也可以共同委托所信赖的第三者(个人或团体)出面调解。由第三者进行调解,有较高的灵活性、中立性、专业性和权威性,比较超脱和公正,不致因某种利害关系而偏袒一方或损害另一方的利益,调解专家充分听取双方的意见,耐心细致说服双方,以自己专业和人格上的感召力促使双方互相让步而达成和解。

3. 仲 裁

如果纠纷双方不愿通过协商和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时,就只能在仲裁和诉讼两种方式中作一选择。仲裁作为解决商业纠纷的重要方式,具有与法院诉讼同等的法律地位和强制执行效力。目前,更多的商家宁愿选择仲裁而不愿到法院诉讼。

4. 诉 讼

诉讼是解决商业纠纷最严厉的手段,同时也是最终的手段,在万不得已之下才予以采用。目前投诉立案难,程序烦琐、耗时漫长,诉讼费、律师费高,不可预测的因素(如法官素质、行政干预、地方保护等)多、风险大。但随着司法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打官司”将变得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公正。

第8板块资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