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小学教育中班主任的本质与职责

中小学教育中班主任的本质与职责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班主任是由学校任命、全面负责每个班级管理工作的教师。班主任这一教育角色在教育制度上出现,是与班级授课制联系在一起的。现代中国学制一经产生,就有设立班主任的思想。我国现行班主任制度具有自己的特色。全国中小学普遍设立班主任。班主任负责全班学生的思想教育、政治工作、道德行为、生活管理、课外活动等工作。

中小学教育中班主任的本质与职责

班主任是由学校任命、全面负责每个班级管理工作的教师。我国颁布的《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指出:“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并负有协调本班各科的教育工作和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之间联系的作用。”因此,班主任是学校中负有特殊使命的教师,只有掌握了班主任的特殊工作方法,具备班主任的工作技能,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这一教育角色在教育制度上出现,是与班级授课制联系在一起的。如果要追溯班级授课制的思想萌芽,教育史学的研究者们认为,可以上溯到古罗马的教育家、演说家昆体良。他说,大多数的教学可以用同样大小的声音传达给全体学生,更不必说那些修辞学家的论证和演说,无论多少听众,每个人一定能全部听清楚。

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他的一份书简中描述了伦敦保罗大教堂的学校的情形:在一间圆形的教室里,将学生分成几个部分,分别安排在阶梯式座位上。

不过人们还是一致地认为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是班级授课制的真正奠基者。他在《大教学论》中系统地阐述了班级授课制,自此之后,各国普遍采用班级授课制。(www.xing528.com)

由于教学不再是一对一地进行,教师不再面对个别或少数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教师的工作任务也就发生了变化,同时对教师的角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个以班级为工作对象的教育角色产生了,也可以说“班主任”这一角色产生了。班主任这一教育角色的产生,必然在教育词汇中产生相应的词语,而这个词语又必然与“班级”联系在一起,即它总是由“班级”和一个反映教育职责的词组合起来。在19世纪,俄罗斯有了“班级”和“教师”合成的“级任教师”一词,后来又有了“班主任”一词。

现代中国学制一经产生,就有设立班主任的思想。

我国现行班主任制度具有自己的特色。20世纪50年代颁布了《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这一决定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现代班主任制度正式确立。全国中小学普遍设立班主任。班主任负责全班学生的思想教育、政治工作、道德行为、生活管理、课外活动等工作。之后,中央和教育部相继颁布了若干规定,对班主任工作做了更详细的要求,教育部颁布了《中学暂行规程(草案)》,要求班主任在教导主任、副主任的领导下,负责联系本班各科教员,指导学生学习和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