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设计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方案

设计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方案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设计教学方案一般从设计教学目标开始。(一)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三项工作。设计新课的展开过程,可以从确定教学层次入手。因此设计练习时,应当考虑好练习的反馈时机、反馈方式,估计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并设想相应的对策。

设计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方案

设计教学方案一般从设计教学目标开始。这在上一节里已经讨论。接下去的设计工作是教学内容设计(包括课的划分、教材处理和练习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包括教学活动设计与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以及教学媒体手段的设计)。

(一)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三项工作。

1.划分课时和分配各课教学任务

即根据学科内容的逻辑特点以及儿童的接受能力,将一个单元、一节或一段教材的内容(包括例题、习题),加以适当的分解、组合,安排到各节课中。同时还要考虑好哪些课以新授为主,在这些新授课之间或之后安排几节练习课及复习课,尽可能使每节课都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任务。

2.处理教材,加工教学内容

即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与本节课教与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作出加工,使教材内容的展开转化为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并力求使每一个教学步骤甚至每一次讲述,教学目标总是加工的基础、支柱,而加工总是教学目标的发展和提高。这一步工作可以和一节课教学过程的安排结合起来考虑。

(二)教学过程设计

课堂教学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必须精心安排一节课的教学活动过程,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这里仅就新授课的若干环节为例,加以探讨。

1.复习准备环节

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应当考虑教学的起点。即从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基础和学生已有的基础来看,新授前需要复习哪些旧知识,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复习,作好哪些准备。当然,新授前的复习不宜面面俱到,把相关的旧知识都复习一遍。而应着眼于新旧知识的衔接与转化,选择复习的内容;或者针对本课教学内容的重点、关键或难点,安排准备活动。以便于新授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或“生长点”上切入与展开,促进学习的迁移。

2.导入新课环节

怎样导入新课,使教学的“序幕”引人入胜,很值得研究。设计巧妙的导入,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探究的欲望,形成学习的期待,产生学习的动机。

数学新知识的导入,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由已有数学知识导出;二是从实际问题引入。至于具体的导入方法,前者最常用的有“以旧引新”(如由复习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引入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学习),“设疑激趣”(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让学生各自拿出事先量好内角度数的各种三角形,报出其中两个内角的度数,教师很快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后者最常用的是“创设问题情境”(如学习“平均数”,创设两个人数不等的学生小组,比较他们的体育比赛成绩或学习成绩哪个小组更好的问题情境)。

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直观演示、实验操作、计算观察,或者采用故事、游戏等形式导入新课。

3.新课展开环节

(1)确定教学层次。设计新课的展开过程,可以从确定教学层次入手。即设计新授活动分几步进行。有时,一节课有几个内容,就要考虑先学什么,再学什么。有时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比较单一,只讨论一道例题或只研究一个问题,也要考虑教学的层次。例如,学习解决问题,可以按照“审题→分析→解答→验算”的程序展开教学。又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可以按照“数方格求面积→割补转化为长方形求面积→总结面积计算公式”的顺序设计教学活动。

(2)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时可以依次提出下面一些问题,帮助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能否设计学具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是否需要教师直观演示(包括演示多媒体课件)?(www.xing528.com)

●能否让学生自行尝试、探索,是否需要教师启发、提示或方法帮助?

●能否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本,获取知识,是否需要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学习?

●能否展开小组讨论,或让学生质疑问难,是否需要教师引导,怎样组织学生相互交流?

●是否需要教师讲解,讲解到什么程度?

●是否需要教师分析,怎样启发学生理解分析的思考过程?

充分考虑这些问题,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此外,还有必要设计好关键性的提问,并设计好板书。

4.练习巩固环节

练习对于数学教学具有特殊意义,因此课堂练习的设计是数学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来说,设计课堂练习应着重考虑:

(1)练习内容的针对性。一是针对教学目标,明确练什么,练到什么程度,使练习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二是针对本课教学的重点或关键,抓住主要矛盾,在学生认识的转折点上下工夫。三是针对学生理解上的疑点和掌握过程中的难点,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所学知识得到正确强化。

(2)练习安排的层次性。指练习安排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会到熟到巧,循序渐进。如在新授课中,要有基本的模仿练习,也要有一定的变式练习,或者适当的综合练习。这种层次上的递进,要求每次练习应有适当的质的提高,而不是简单地变换练习的花样。

(3)练习形式的多样性。包括题型、思维方式、答题方式和练习形式的多样化,以保持学生对练习的有意注意,或促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知识、运用知识。

(4)练习要求的差异性。即练习的设计、布置因人而异。例如,哪些练习应当统一布置、统一要求;哪些练习有必要分别设计,或提出不同的练习要求;哪些练习可以灵活机动处理。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加以考虑,预做准备。

(5)练习反馈的有效性。有关研究表明,练习结果的反馈,对于技能的获得具有强化或矫正的作用,而且反馈越及时,效果越明显。因此设计练习时,应当考虑好练习的反馈时机、反馈方式,估计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并设想相应的对策。

5.学习小结环节

在课堂教学的整个系列过程中,每节课都应有相对的独立性、完整性。因此,学习小结作为一节课的结尾是不应缺少的教学环节。

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导入能产生“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那么耐人寻味的结尾则能达到“课虽终,思不尽”的境界。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学生的大脑已处于疲劳状态,注意力较易分散,因此更需教师精心设计,使课的结尾成为画龙点睛的重要一笔,给学生留下无穷的回味,激起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数学课比较常用的小结方式有:回顾概括式、重点强化式、引申拓展式、评价鼓励式,等等。在实际教学中,这几种小结方式可以结合使用。

课的结尾常常只有两三分钟,难以全面总结,而有的内容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地一一罗列。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小结突出教学的重点,抓住关键予以强化,效果更好。例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的小结,只要强调“通分”及其算理“把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转化为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就行了。因为除了通分,其他计算过程都是已有的知识技能,小结时应该强化学生的这一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