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预防医学第三版:中医药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作用

预防医学第三版:中医药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作用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力推广应用中医药防治慢性病适宜技术和方法,对控制慢病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整体调节的治疗理论与实践,如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益气活血、滋补肝肾等,完善了慢病防治的早期干预措施,对治疗病因复杂,多脏腑罹患的慢病,特别是现代医学缺乏有效诊治模式的慢病危险状态具有明显优势。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疗效确切。

预防医学第三版:中医药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作用

中医治疗慢性病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系统地认识个体,充分注重人的个体化差异性,针对不同机体的状态,采取优化的、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干预措施,使治疗更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使机体逐步恢复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在治未病理论指导下,针对机体危险状态 偏颇体质进行“未病先防”,减少慢性病发病率。大力推广应用中医药防治慢性病适宜技术和方法,对控制慢病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整体调节的治疗理论与实践,如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益气活血、滋补肝肾等,完善了慢病防治的早期干预措施,对治疗病因复杂,多脏腑罹患的慢病,特别是现代医学缺乏有效诊治模式的慢病危险状态具有明显优势。针对慢病病程长、多脏器损害的特点,中医药包括中药针灸、按摩、刮痧等丰富多样的疗法,具有疗效可靠,费用相对低廉的特点,尤其注重人体功能的整体调节,激发人体的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综合干预,有利于对病因复杂的慢病综合治疗与康复。更适合脏腑功能减退、代谢功能较差、罹患慢病的广大的中老年人群。

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疗效确切。如针对高血压治疗,中医将高血压分为肝阳偏亢型、肝肾阴虚型、痰浊中阻型、气血亏虚型等证型;不同证型的高血压患者往往都可能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但“虚则补之,实则泄之”,许多气血亏虚型或寒瘀症状明显的高血压患者如果选择“牛黄降压丸”或者“珍菊降压片”,都会造成体质越来越偏颇;反之肝火旺、肝阳偏亢型等以“实证”为主的高血压患者如果用了气血亏虚型偏补益的药物,往往会使血压进一步升高。因此临床上一定要辨清患者的体质和症状,选择适合的药物。(www.xing528.com)

(王晓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