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预防医学第3版: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策略

预防医学第3版: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策略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慢性病防制应以明确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疾病危险因素及其之间内在关系为基础,选择有科学证据证实有效的策略及方法。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慢性病防制的重点。②三级预防并重,采取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措施,把慢性病作为一类疾病来进行共同的防制。⑤加强社区慢性病防制行动。

预防医学第3版: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策略

慢性病防制的目的是在人生命的全程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降低慢性病的患病、早亡及失能,提高患者及伤残者的生活质量。慢性病防制应以明确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疾病危险因素及其之间内在关系为基础,选择有科学证据证实有效的策略及方法。

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一般依从正常人→高危人群(亚临床状态)→疾病→并发症的过程,从任何一个阶段实施干预,都将产生明显的健康效果,干预越早,效果越好。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慢性病防制的重点。

1.制定慢性病防制策略的原则 ①强调在社区及家庭水平上降低最常见慢性病的四种共同危险因素(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体力活动不足),进行生命全程预防。②三级预防并重,采取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措施,把慢性病作为一类疾病来进行共同的防制。③全人群策略和高危人群策略并重。④传统保健系统服务内容、方式向包括鼓励患者共同参与,促进和支持患者自我管理,加强患者定期随访,加强与社区、家庭合作等内容的创新性慢性病保健模式发展。⑤加强社区慢性病防制行动。⑥改变行为危险因素预防慢性病时,应以生态健康促进模式及科学的行为改变理论为指导,建立以政策及环境改变为主要策略的综合性社区行为危险因素干预项目。(www.xing528.com)

2.慢性病的监测 包括针对慢性病危险因素的监测。WHO根据4条原则,即对慢性病的发病和死亡影响最大、通过有效的第一级预防可以改变、具备有效的测量方法、测量满足适当的伦理学标准,选择吸烟、饮酒、营养、体育锻炼、肥胖、高血压血糖血脂8个主要危险因素开展监测,同时建议监测周期从5年左右1次缩短到每1~2年1次。

3.慢性病的三级预防 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应包含健康促进、疾病预防、临床诊治和康复等整个过程,因此预防医学必须与临床医学结合才能担负起对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WHO强调第一级预防优于第二级预防;全人群策略优于高危人群策略;整合的危险因素管理优于单个危险因素的干预。此外,加快全科医师队伍建设和提高综合业务素质是更好地实现三级预防的前提。通过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推出家庭护理、健康咨询和与生命周期相关的各种预防保健服务,满足人们的卫生保健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