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共和制的诞生:古罗马的转型之路

共和制的诞生:古罗马的转型之路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布鲁特斯不想重蹈小塔克文的覆辙,因此没有走上独断专行的道路,而是建立了一个新的社会制度——共和制。这么一来,罗马就从一个国王专制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多人共治的共和国。不过,对一心维护刚刚诞生的共和制的布鲁特斯本人来说,人们对他的负面评价都是次要的,真正令他担心的,是小塔克文不会打消夺回王位的念头。

共和制的诞生:古罗马的转型之路

一般来说,一件事情由谁出头,谁就会被推举为首领,这时他既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也能享受到一定的权利。在鲁克蕾蒂亚事件中,布鲁特斯最积极,功劳也最大,所以在小塔克文被赶出罗马之后,他就以首领的身份接管了小塔克文的职位和权力。布鲁特斯不想重蹈小塔克文的覆辙,因此没有走上独断专行的道路,而是建立了一个新的社会制度——共和制。为了维护它,布鲁特斯等人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

刚刚赶走小塔克文,布鲁特斯就把市民召集到广场上,要求他们起誓:“从今以后,无论是谁,都不得侵犯罗马市民的自由……”这迎合了市民的心声,人们纷纷表示支持和拥护。布鲁斯特取消了国王的称号,规定每年由森都里亚大会选出两位执政官代替国王执政。他自己理所当然地当选其中一位执政官,另一位当选者是科拉提努斯。

执政官任期一年,两位执政官的权力均等而且受一定制约,他们平时是罗马的统治者和法务官,战时是罗马军的统帅。人民如果对执政官有意见,随时都可以提出来。至于管理国家、制定法律和选举公职人员等事宜,则由元老院负责。这么一来,罗马就从一个国王专制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多人共治的共和国。

原本由国王一个人负责的事情,现在改由两位执政官共同负责,确实有效地防止了独裁统治。不过,布鲁特斯认为,要想使共和制度更有效地发挥作用,还需要一个既有权力又有威望的稳定机构,因此他进一步强化了元老院的职能,还把元老院议员的人数增加到了300人。新任命的议员,都是新兴势力中有权势家族的家长。

这时,虽然国王已经由两位执政官取代,但是罗马的权力结构依然如故,即国家最高权力者、元老院和森都里亚大会三足鼎立。

对平民来说,虽然专政政体已经成为过去,但是每年更换一届的执政官依然主要来自由贵族阶级组成的元老院,这对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太大影响,他们也没有能力改变什么,所以他们依然像以前一样过日子。

但是,在罗马那些有权有势的年轻人看来,这种转变显然非常糟糕。自从政体改变之后,只有一家之长才有资格当选元老院议员,而年轻人一般都还没有达到成为家长的年龄。相比之下,王政时代的要求就低多了,只要得到国王的赏识,无论是谁,也无论多么年轻,都有可能得到提拔。这种差别让那些想要一显身手的名门子弟对共和政体非常不满,他们总想伺机恢复王政体制,这就像一个任性的孩子无论如何都要满足自己的要求一样执着。

一败涂地的小塔克文也不甘心,妄图夺回失去的权力。他暗中联络并煽动这些贵族青年,妄图跟他们里应外合,推翻共和国。

一天夜里,这些踌躇满志的贵族青年悄悄地相约来到其中一个人家里,秘密地商量如何请回小塔克文。商定计议之后,他们用流着鲜血的手指代替笔墨,在誓约书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谁知门外的一个奴隶偷听到他们的秘密计划,并悄悄地向执政官告了密。

两位执政官得报,迅速逮捕了所有参与密谋的年轻人,没收了他们的誓约书。不过,紧接着两位执政官就陷入了痛苦的抉择之中,因为他们太熟悉这些年轻人了。那个告密的奴隶的小主人,是执政官科拉提努斯的外甥;那两个长得很像执政官布鲁特斯的年轻人,都是布鲁特斯的儿子……

虽然这件事情非常棘手,但两位执政官还是立即召开了市民大会。在会上,署有贵族青年名字的誓约书被公之于众。根据法律,这些贵族青年犯了叛国罪。面对这样的宣判,他们一直一言不发,好像是局外人似的。民众默默地关注着事态的发展,在看到科拉提努斯的脸上闪现出泪珠时,他们认定这些年轻人是不会死的,于是提出了将这些年轻人流放的建议。

布鲁特斯的表情一直非常严肃,后来他终于打破沉默,以一家之长的身份问两个儿子:“你们为什么不为自己辩解?”这个问题他连续问了3次,可是两个年轻人始终默不作声。布鲁特斯无奈,只好命令卫兵:“按家规处置。”在罗马,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具有生杀予夺的权力。

随后,布鲁特斯的两个儿子被脱去衣服,双手反绑着接受鞭笞。看着两个年轻人被打得皮开肉绽、血肉模糊,在场的人都不忍心再看,纷纷转移了视线。但是,布鲁特斯一直紧盯着这两个青年,直到他们掉了脑袋,这位父亲才转身离去。至于其他叛国的青年贵族,也同样失去了年轻的生命。

布鲁特斯这种有违人性的做法,虽然证明了他的公正,但也让人们觉得他是一个置亲情于不顾的冷血动物。不过,对一心维护刚刚诞生的共和制的布鲁特斯本人来说,人们对他的负面评价都是次要的,真正令他担心的,是小塔克文不会打消夺回王位的念头。

这种担心不是没有根据的。被逐出罗马之后,小塔克文不停地奔走于伊特鲁里亚各个部族之间,从他们那儿借到了军队,一下子就恢复了昔日的威风。在得知罗马贵族青年复辟失败之后,他就率军奔赴罗马城,准备依靠武力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一切。

在处置叛国的贵族青年时,由于审判席上的科拉提努斯流下了眼泪,市民对他产生了怀疑,因此他主动辞去了执政官一职,带着家人去了邻国。接管他的职位的是贵族瓦莱里乌斯。得知小塔克文出兵,布鲁特斯立刻率领骑兵队迎敌,瓦莱里乌斯率领步兵紧随其后。(www.xing528.com)

两军在距离罗马城一天路程的地方相遇。这里几乎到处都是树林,只零星分布着一些狭窄的空地,光线有些昏暗。小塔克文的骑兵队指挥是其长子阿隆斯。阿隆斯对布鲁特斯充满愤恨。如果不是布鲁特斯,阿隆斯也不至于到处流亡。因此,一见到布鲁特斯,阿隆斯就提出了一个建议:两军指挥官先进行一场一对一的决斗。布鲁特斯一直被公私无法兼顾的问题困扰,甚至因此而绝望,心神俱疲之下,接受了挑战。

在士兵的注视下,两位指挥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决斗。两个人势均力敌,一时难以分出高下,可是谁都不愿意退让。直到几乎同时被对方的长矛刺中心窝,两个人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时,这场决斗才结束,俩人也永远地闭上双眼。

士兵们看到自己的主将战死,立刻冲向敌军阵营,与敌人短兵相接。随后赶到的步兵也加入其中。双方势均力敌。经过一天的厮杀,这场战争以罗马军险胜而告终,小塔克文也在混战中死去。

瓦莱里乌斯带着布鲁特斯的遗体回到罗马,为他举行了国葬,并要求罗马所有的女人像为父亲守孝一样为布鲁特斯服丧一年。对正因为布鲁特斯的壮烈牺牲而悲伤的罗马人民来说,瓦莱里乌斯的这些做法是无可指摘的。但是,对于他在凯旋时乘坐4匹白马战车的行为,罗马人民倍感愤怒,因为他这么做分明就是在自我炫耀。

此外,瓦莱里乌斯家那栋气派的别墅和迟迟不让大家选举接替布鲁特斯的执政官的行为,让罗马人民心中的怨气越发强烈,而就在这时,传出了瓦莱里乌斯想当执政官的消息。

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瓦莱里乌斯派人连夜拆除了自己家的大房子,搬进一个简朴的小屋里,并且允许人们自由出入自己的家,以便他们能够亲眼看到自己过的是什么日子。随后,瓦莱里乌斯还制定了执政官不干预国家财政的法律,并声明:只要是对法务官的判决不满的罗马市民,都可以提起诉讼。这些法律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不但打消了人们对他的怀疑,还为他赢得了“亲民者”的好名声。因此,在次年的选举中,“亲民者”再次当选执政官。

小塔克文被驱逐之后,与他同族的伊特鲁里亚人的地位变得微妙而又尴尬,因此许多伊特鲁里亚人都离开了罗马,这使得罗马的技术和经济实力大大下降。为了阻止这种糟糕的情况持续下去,“亲民者”对他们百般示好。此外,他还给商人们减了税。于是,一些原本不从商的人也被吸引,纷纷经商,从而解除了罗马不得不再以农牧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危机。

上述这些举措,既巩固了普通市民对“亲民者”的拥戴,也为“亲民者”赢得了新兴的中产阶级的支持。也正因为如此,“亲民者”才得以4次当选执政官。到公元前503年,在“亲民者”的诸多努力下,6岁的共和制终于在罗马站稳了脚跟。

用流血牺牲迎来的共和制是弱小的,需要有人加以保护。好在罗马有为了捍卫它而大义灭亲的执政官,也有在乎社会舆论、能够摒弃私利的执政官,它终究是逐渐成长和壮大了起来。这样的共和,弥足珍贵。

【相关链接】

“傻瓜”尤尼乌斯

布鲁特斯其实并不是人名,而是“傻瓜”的意思,它的由来要从布鲁特斯背负的国仇家恨说起。

布鲁特斯原名叫卢基乌斯·尤尼乌斯,是第六任国王塞尔维乌斯之子,当初小塔克文残忍地杀害他们一家时,他因为年幼而幸免于难。随着时光的流逝,他逐渐长大,在得知小塔克文杀害了自己的父亲和哥哥们的那一刻,他就下定决心要报仇雪恨。为了积蓄力量,也为了打消小塔克文对他的疑心,他一直隐忍不发,假装成傻子,因此得名。

虽然外人都认为布鲁特斯是傻子,但这只不过是假象。他毕竟是先王的后代,所以有机会接近权力中心,而他本人也足够冷静、睿智,时刻都在观察时局。他认为,集权统治已经不适合越来越强大的罗马。

在得知小塔克文那好色的儿子强奸了贵族妇女这件事之后,他认为时机已经成熟,立刻撕去傻子的伪装,揭露了小塔克文夫妇弑父篡位、残害人民的罪行,号召人们推翻小塔克文的独裁统治。人民一致推选他为首领,他率领志愿兵将小塔克文赶出了罗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