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中国婚姻仪礼:以礼为核心,重要角色媒人,一系列仪式延续

传统中国婚姻仪礼:以礼为核心,重要角色媒人,一系列仪式延续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中国人的婚姻深受礼文化的浸染,从人们的婚姻观到择偶对象的选择,以及婚姻缔结的条件、婚姻缔结时的礼仪和仪式等,都有一套以“礼”为核心的婚姻伦理规范。可见在婚姻仪礼中,媒人是一个异常重要的角色。迎娶是古代婚姻仪礼的高潮部分,预示着婚礼的到来。婚礼结束后,还会有一些其他活动,这也是婚姻仪式的延续。

传统中国婚姻仪礼:以礼为核心,重要角色媒人,一系列仪式延续

传统中国人婚姻深受礼文化的浸染,从人们的婚姻观到择偶对象的选择,以及婚姻缔结的条件、婚姻缔结时的礼仪和仪式等,都有一套以“礼”为核心的婚姻伦理规范。男女两性的结合必须以媒人为中介来实现其合法性,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婚姻缺一不可的两个条件。其中“媒妁之言”这一婚姻条件作为一种礼俗文化形成历史久远,其渊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后期阶段。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有此记载的是《诗经》,“娶妻如何?匪媒不得”。可见早在先秦时期先民的婚姻观中就很重视“媒妁之言”的社会价值。

“媒妁之言”不仅是一种关涉婚姻合法性的“礼”,还被古代统治阶级的国家机构上升为一种具有社会强制力的制度规范。《唐律》中规定:“为婚之法,必有行媒。”按照古代的礼制,一个完整的婚姻一般要包括六个环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基本上每个环节都需要媒人穿梭于两个家庭,起着穿针引线的中介作用。甚至还设立了具有官方色彩的官媒职业,使媒人这一角色曾一度跻身于官僚体系的队伍中。

为什么在传统社会,整个社会自上而下会对于“媒人”如此看重?一是与古代中国长期以男权社会为特征有关。我国历代封建社会重视以纲常伦理构建传统社会秩序,对女性设置了一套社会价值观加以约束限制其自由,宣扬“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思想,倡导“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贞女品德,使得人们都确信“男女无媒不交”的原则。二是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是以个体的家庭为劳动或生产单位,有限的活动空间不仅使人们交往和交流的范围较小,对外界信息的获取渠道更是不畅。如果说传统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这种熟人特质也仅限于村庄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范畴,超出村以外的空间由于缺少交往是陌生的。在陌生的家庭间要缔结婚姻关系,不能缺少一个必要的信息传递中介(即媒人),以弥补传统社会空间分隔时人际互动的障碍。千里姻缘,男媒女妁,父母之命,红绳系足,这是中国传统婚姻的一个显著特点。可见在婚姻仪礼中,媒人是一个异常重要的角色。具体来说,古代中国婚姻“六礼”的内容如下。

(一)纳采

即现在的提亲,由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在中国古代,受礼法束缚的女性,一般都是深居闺中,等待男方来求亲。纳采是婚姻过程的第一步,也是两个家庭能否缔结婚姻关系的重要环节。一旦女方家答应求婚后,男方家根据礼俗要下聘礼。在古代,人们纳采的时候礼物要用雁。《礼记·昏义》中说道:“纳采者,谓采择之礼,故昏礼下达,纳采用雁也。”其实婚姻中的六礼,除了纳征外,其他五礼都用“雁”。这种习俗的形成历史久远,周代即已确立。《仪礼·士昏礼》中记载:“昏礼有六,五礼用雁,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是也。”对此,成书于汉代的《礼记》一书中也有记载。

为何纳采过程中一定要使用雁?《仪礼》中有所解释。《仪礼·士昏礼疏》记载:“用雁为贽者,取其顺阴阳往来者。”郎瑛《七修类稿》云:“雁,诸书止言知时鸟也。行有先后。故以之执贽,以之纳采。”《艺文类聚》记载:“雁,候阴阳,待时乃举,冬南夏北,贵有其所。”可以看出,古人纳采时用雁主要有以下四点用意:一是大雁是候鸟,随季节变换,秋去春来,用雁可象征婚姻有时。《春秋公羊传》曰:“凡婚礼皆用雁,取其知时候。”二是取阴阳往来,突出了妇人从夫之意。三是用雁象征阴阳两性结合,顺应自然之道。四是大雁迁徙时排列有序,用雁可象征现实中长幼有序,双方忠于婚姻。

(二)问名

中国古人在婚姻中很重视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将其作为是否合适婚配的一个前提条件。所以在纳采环节,男方家会请媒人询问女方的生辰八字。一般是询问女方的生辰八字,男方之问名会在纳采时先通报。问名时的礼物仍然是雁,即所谓“宾执雁,请问名”。古人重视询问生辰八字,这也与中国古代社会人文环境有一定的关系,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异姓通婚,防止同姓结婚,以保障家族的世代绵延;另一方面古人相信占卜,可以通过占卜来判断男女双方的婚嫁是否合适。其中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就是重要的用于占卜的信息,男女两人八字相合才可婚配。

(三)纳吉(www.xing528.com)

纳吉是在纳征之前的一个重要仪礼,也是婚姻关系能够缔结的重要条件。将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取回后,人们一般都会在自家祖庙进行占卜。卜得吉兆后,男方家就通知女方家,正式决定缔结婚姻关系。《仪礼·士昏礼》云:“纳吉用雁,如纳彩礼。”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注:“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婚姻之事于是定。”由此可见,纳吉在古人婚姻的关系缔结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四)纳征

又称为“纳币”,相当于现在的定亲仪式,是婚姻进入实质性的一个环节,即男方家向女方家送聘礼,正式表达要与女方家缔结婚姻关系,女方家一旦应许,双方就正式确定这一门亲事。纳征时不再使用雁为礼物,男方家要送给女方家一定的财物,这时的礼物要用黑丝、一匹四十丈帛以及两张鹿皮。《仪礼·士昏礼》中记载:“纳征,玄束帛,俪皮。”纳征时的聘礼并不是很多,《周礼·地官·媒氏》中记载:“……入币纯帛无过五两。”纳征仪礼完毕后,两家的婚姻关系正式确立。

(五)请期

纳征仪礼后,就需要确定婚姻的时间,一般都是男方择定婚期,并备礼告知女方。如果女方同意,婚期就正式确定下来。男方家请期时需要的礼物仍然是雁。《礼仪·士昏礼》中记载:“请期用雁,主人辞,宾许告期,如纳征礼。”请期后,男方家就开始准备婚礼了。

(六)亲迎

即新郎亲至女家迎娶,具体根据两家请期的时间,开展迎娶仪式。迎娶是古代婚姻仪礼的高潮部分,预示着婚礼的到来。亲迎时男家要摆上三鼎,陈设上祭品,在北窗下设玄酒,新郎乘马身着礼服去迎接新娘。将新娘接来后,除了置办宴席,招待宾客,随之还要举行拜天地、入洞房等仪式,夫妇二人行合卺礼,至此仪式圆满完成。当然此仪礼各地也会有所不同。婚礼结束后,还会有一些其他活动,这也是婚姻仪式的延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