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婚姻史:媒人的重要角色

中国婚姻史:媒人的重要角色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先要告诉父母。没媒人绝不成。既曰明止,既是明媒又正娶,曷又极止?据推测,媒人在两周已产生了。媒人最初是由巫觋(女称巫,男称觋。天子要娶诸侯女,以一个同姓国大臣为媒人;诸侯娶女,也要以大臣为媒,这叫做官媒。媒人成为合姻的主宰。春秋战国以后,媒人在婚姻中继续充当重要角色。《元典章》说媒妁由地方长老保送信实妇人,充官为籍。媒人来往于男女双方两家,在婚姻六个程序中起重要作用。

中国婚姻史:媒人的重要角色

艺麻如之何?  怎样种大麻

衡从其亩。   先要耕好田。

取妻如之何?  怎样娶老婆?

必告父母。   先要告诉父母。

既曰告止,   既是父母做了主,

曷又鞠止?   为何让她纵欲不受阻?

析薪如之何?  怎样劈木柴?

匪斧不克。   没斧子绝不行。

取妻如之何?  怎样娶老婆?

匪媒不明。   没媒人绝不成。

既曰明止,   既是明媒又正娶,

曷又极止?   为何又让她任意纵欲?

这首《诗经·齐风·南山》是春秋时代的诗。据推测,媒人在两周已产生了。媒人最初是由巫觋(女称巫,男称觋。觋,音xí)来担任的,后来由于巫风的衰落,普通人也均可多次做媒。《战国策·燕策》上说:(www.xing528.com)

处女无媒,老且不嫁,舍媒而自炫(意渎),弊而不售。”

如果婚娶不用媒,便落得人家耻笑,甚至怀疑不贞,原来“妇人之求夫家也,必用媒而后家事成……求夫家而不用媒,则丑耻而人不信也,故曰:‘自媒之女,丑而不信’。”[5]

孟子·滕文公下》亦载:“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六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社会开始用媒妁约束人们,媒妁婚姻制就产生了。在春秋战国时代媒有官私之分。天子要娶诸侯女,以一个同姓国大臣为媒人;诸侯娶女,也要以大臣为媒,这叫做官媒。《左传·成公八年》记载:

“宋华元来聘,聘共姬也。”

疏曰:“诸侯不可求媒于其国,使臣自行,则亦媒之义。”

由于礼教教化的作用,社会对未婚男女的限制也越来越多,“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溱河与洧河清水荡漾,小伙子与大姑娘捧着兰花戏耍)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男女的姻缘只好拜托媒人。媒人成为合姻的主宰。

春秋战国以后,媒人在婚姻中继续充当重要角色。媒妁婚姻是中国婚姻的主要形式之一,官媒仍有保留。官媒往往在特殊情形下设置,如《三国志》云:“为设媒官,始知嫁娶。”《元史》云:“张复叔母孀居且瞽,丐食以活。吕思诚怜其贫,令为媒互人以养之。”《元典章》说媒妁由地方长老保送信实妇人,充官为籍。这些都具有官媒的性质。至于后来地方官吏临堂做媒,或鉴于管辖区内贫女婢女,婚嫁为难,由官代为媒妁,则是名副其实的官媒。

旧时婚姻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人在婚姻缔结中起着关键作用。图为戏剧版画中的媒人(右)

私媒起源也很早,多由妇人充当,《抱朴子》“求媒媪之美谈”就是指妇人做媒之事。

媒人来往于男女双方两家,在婚姻六个程序中起重要作用。礼教提倡媒妁婚制,法律对媒人也是肯定的,不过媒人若是在这方面有些过错,也要和主婚人一样受到惩罚。《唐律疏义·户婚》上已有“媒娉”用语,疏义亦曰:“为婚之法,必有行媒。”唐律又有:“诸嫁娶违律……媒人各减首罪二等。”疏义并称:“其父母丧内,为应嫁娶人媒合,从“不应为重”,杖八十;夫丧从轻,合笞四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