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本投降后的东江地区战略态势:从东江纵队到两广纵队

日本投降后的东江地区战略态势:从东江纵队到两广纵队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九四五年七月二十六日,美、中、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迫令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八月十日,日本政府发出乞降照会。八月十四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我东江纵队虽然主动出击,在惠东宝地区接受了部分日伪军的投降,但是战场的态势依然处于劣势,东江地区的武装部队被压缩在东江狭长地带,随时可能遭受国民党军队的袭击。

日本投降后的东江地区战略态势:从东江纵队到两广纵队

一九四五年七月二十六日,美、中、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迫令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八月八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苏联红军进攻东北,向日本关东军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日本关东军节节败退。八月九日,毛主席发出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也同时谈到:由于苏联的这一行动,对日战争的时间将大大缩短,对日战争处于最后阶段,最后战胜日本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时间已经到来了。八月十日,日本政府发出乞降照会。八月十四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消息传来,东江根据地的军民欢呼雀跃,他们原来期望的时刻提前到了。他们用各种方式庆祝自己的胜利,庆祝中国人民和国际反法西斯阵线的伟大胜利。曾生司令员回想起在广东敌后坚持抗战的历程,不禁感慨万千,他在回忆录里写道:“日本投降的消息,很快传开了。晴空一片霹雳,震动了整个广东大地,从东江到海边,从山区到平原,城市集市,山庄村寨,到处热气腾腾,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民欢喜若狂,百姓奔走相告,振奋人心。”

从抗战开始,广东抗日军民在省临委和军政委领导下,广东地区先后成立了东江纵队、琼崖纵队、珠江纵队、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韩江纵队等抗日武装。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在斗争中发展壮大,根据地也在不断地扩大。到了一九四五年六月,东江纵队已经建立了九个支队和六个独立大队,发展到了约一万二千人,在北面建立了罗浮山和北江根据地,在东面建立了惠东宝和海陆丰抗日根据地。

在日本宣布投降后的这段日子里,中国国内形势依然严峻,苏联与美国之间既存在着尖锐对立斗争的一面,又存在着实行妥协的一面,一九四五年二月美、英、苏三国达成的《雅尔塔协定》,就是这种妥协的具体表现。在对待中国革命的问题上,苏联领导人一方面不希望中国完全成为美国的附庸,尤其不愿美国势力渗入中国东北地区,因此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革命力量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另一方面,又过高地估计了美国支持下的国民党的力量,过低地估计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不赞成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同国民党进行武装斗争,主张和要求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妥协。他们认为,中国如果打内战,中华民族就有毁灭的危险。苏联奉行的这种对华政策,使中国共产党在确定自己的革命策略时面临着十分复杂的情况。(www.xing528.com)

在广东,国民党拒不承认广东人民抗日武装,广东当局张发奎执行蒋介石的反动命令,在广东接受了日军在广东最高指挥官田中久一的投降,并委任田中久一为联络部部长,命令各地日军不得向我抗日武装投降。因此,各地日军均以没有接到上级命令为由拒不承认我广东人民抗日武装力量东江纵队,拒不向我党领导的东江纵队和广东的抗日武装投降。国民党政府把广东作为他们的大后方,派出重兵到广东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抢夺抗战胜利果实,此时的国民党军队实际上已经在粤北地区向东江纵队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我东江纵队虽然主动出击,在惠东宝地区接受了部分日伪军的投降,但是战场的态势依然处于劣势,东江地区的武装部队被压缩在东江狭长地带,随时可能遭受国民党军队的袭击。

对于战后国际局势的走向,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科学的判断,指出:“美、英、法同苏联的关系,不是或者妥协或者破裂的问题,而是或者较早妥协或者较迟妥协的问题。”但是,“这种妥协,并不要求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人民随之实行国内的妥协。各国人民仍将按照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斗争。反动势力对于人民的民主势力的原则,是能够消灭者一定消灭之,暂时不能消灭者准备将来消灭之。针对这种情况,人民的民主势力对于反动势力,亦应采取同样的原则”。在此认识基础上,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抗战胜利后国内的形势也作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应对方针,即继续放手发动群众,坚决保卫人民的胜利成果,巩固已有的阵地,扩大解放区和人民军队;同时,在不放松武装自卫的条件下,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力争实现和平建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