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戏曲翻技经:如何实现走踺子高毛及尾椎骨保护

戏曲翻技经:如何实现走踺子高毛及尾椎骨保护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再有右腿的小腿内掖,成盘腿状滚动。能达到走踺子高毛的演员,很多是此道中的高手。使得臀部受力负担过重,皮包骨头的尾椎骨首当其冲成了撞击对象。用右小腿盘腿法能增加缓冲距离,使更多的躯体有关部分参与缓冲动作,加上此法对尾椎骨的保护要强于前毛滚动起身法。

戏曲翻技经:如何实现走踺子高毛及尾椎骨保护

动作点滴:

●小翻高毛是个高难度动作,又是伤病高发区。面对这样的项目,教员和学员都将经受莫大的考验。而考验更大的还是教员。如果说学员具备了必要的素质条件,但还是进步很慢,毛病不少,这主要的是教员的责任。面对这种现象的教学态度,有的束手无策、听之任之,甚至急躁、责骂;有的是笑脸相对,耐心分析动作成败得失,肯定每一个细小的进步,让学员建立信心,坚定地有所想法地把动作做下去。毫无疑问的是,我是赞成后一种教学方法。作为教员来说,教学过程在实际上就是教员全面素质的展示过程。有人会说束手无策、听之任之有点言过其实了吧,但在实际教学中非但有,为数还不少。如有的教员十几年教下来,他所教学员的虎跳前扑没有一个翻头超过腰部,好像是笑话,却是事实。有的教员有几十年的教龄,但所教的蛮子没有一个是全侧身的,都是正身起、斜身落。这只是两个典型例子,但足以说明教员专业技能缺失和不负责任的教学态度。而急躁说明教员还是有责任心,就是欠缺方法。打骂、处罚都是旧时的作为,会起到些效果,但总是对学员的人格不尊重,也显示了教育方法的简单粗暴。如果教员能讲出动人的语言、学员的心声,就根本不用旧时粗暴方法,学员照样听你的,还练得劲头十足,并不断取得新的进步。教员和学员的关系不要建立在管和被管上,最好像一个无微不至的亲人一样,时时对他学习中每一个问题耐心讲解。做不好不怪学生,而是教员自己找原因,采取更合适的方法,更能让学员接受的讲解,直到把主要问题解决为止。而对学员的每次点滴进步,都要含笑点头,语言加以肯定,让学员感到进步的美好,自信性越来越强。

教员有了责任感和敬业之心是教好所有项目的前提。尤其是难危项目,更需教员具有一流的教学方法。

动作图形:

动作要点:

●起跳后转身半周和抬头、腆脯都应十分注意躯体的平衡,两臂应从上到下划至肩的两侧,翻腕子、手掌向外、拇指向下、四指向前,山膀式地亮住。

●高毛落地阶段,从抬头变掖头,两臂随着夹耳而下,上身往下落,下身却有种留住不让它落下的感觉,也就是髋和腿部肌肉是向上运动着的。再有右腿的小腿内掖,成盘腿状滚动。(www.xing528.com)

●高毛的全过程,应该有一种敏锐的感觉,而且用脑指挥着全过程。这是种微调过程,是种力度、幅度、节奏顺序收放的高级阶段。能达到走踺子高毛的演员,很多是此道中的高手。

动作误区:

●小翻高毛的误区是起跳后失去重心,往远处窜出去。翻门后又不去有意识地制动腿。落地阶段最大的误区是失去初期的支撑缓冲。就是手臂垂直支撑较差,掖头后肩背紧贴地面快速滚动不规范。使得臀部受力负担过重,皮包骨头的尾椎骨首当其冲成了撞击对象。一旦这种状况的出现,尾椎骨疼痛难忍,甚至会骨裂变形的严重伤害。

●有的教员教学员在滚动起身的方法时,用前毛方法起,优点是能够快速起身,但走前滚翻时,尾椎骨更加突出,更容易受到伤害,为此最好不用前毛滚动、起身。用右小腿盘腿法能增加缓冲距离,使更多的躯体有关部分参与缓冲动作,加上此法对尾椎骨的保护要强于前毛滚动起身法。

动作抄法:

●踺子小翻挂滚翻类动作,一旦起跳后,躯体各部位极为敏感,任何外来力量的触碰,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有的运动轨迹。为此在过翻者顺利情况下,抄把只起着相随、不发力状态,在落地过程中,也只是顺势上托腿部。一切都只能做些小动作。当学员偶尔出现特殊情况时,手把才会发力,发挥最大的保护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