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中国成立前的戏曲活动探析

新中国成立前的戏曲活动探析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塔最早的戏剧演出活动,始于清高宗乾隆二十六年。演出剧目多以秦腔《铡美案》《烙碗计》《天门阵》等传统戏为主,并配合部分眉户剧相间演出流行于金塔地区的戏曲,主要有秦腔和眉户两个剧种。民国时期,没有专业性的戏剧表演团体,戏曲演唱活动多由地方群众中的戏剧爱好者凑集的草台班,利用庙会和节日演出助兴,时聚时散。个别富有人家遇重大喜庆之日,也有请民间戏曲艺人演唱逗乐的娱乐活动。

新中国成立前的戏曲活动探析

辛亥革命以前,金塔没有专业性的戏剧表演团体,戏曲演唱活动多由地方群众中的戏剧爱好者凑集的草台班利用庙会和节日演出,时聚时散。金塔最早的戏剧演出活动,始于清高宗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当时,陕西乾县秦腔、眉户清唱艺人茹吉祥,外号叫“茹七胡胡”者流落鼎新,他自拉自唱,能唱多出秦腔折子戏,并且生、旦、净、丑角色一人承担,常有人请其唱堂会。他最后定居于万年渠(现航天镇西岔村),联络来多名陕西老乡组成了自乐班,叫“茹七散班子”。因无戏剧服装,仍以清唱为主,也能演唱一些秦腔本戏。到后来,金塔地方群众组织的草台班子中,能随时召集登台表演的有西红戏班、大口子戏班、双桥戏班、尕保子戏班等。高台县艺人冯大净的戏班也常被约请来演出。演出剧目多以秦腔《铡美案》《烙碗计》《天门阵》等传统戏为主,并配合部分眉户剧相间演出流行于金塔地区的戏曲,主要有秦腔和眉户两个剧种。

民国时期,没有专业性的戏剧表演团体,戏曲演唱活动多由地方群众中的戏剧爱好者凑集的草台班,利用庙会和节日演出助兴,时聚时散。个别富有人家遇重大喜庆之日,也有请民间戏曲艺人演唱逗乐的娱乐活动。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戏曲艺人被视为“下三流”,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再加无固定的经济收入,生活十分凄苦。一些老艺人在没有戏唱的时间里,多数以讨要为生,或带上乐器走村串户卖唱求生。(www.xing528.com)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第三完全小学校长何多仁聘请艺人葛正兴为师,指导教师学生学演戏曲,在西红戏班的基础上,排演大型秦腔剧目十余本、折子戏二十多个,利用假期在城乡巡回演出,影响较大。主要演员有张永贵、王培堂、王同吉、段宗儒、贺凤生、肖含春、张春和、何多仁、何多才、陈登魁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