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庆阳双桐村史:新中国成立前的文化活动大揭秘!

庆阳双桐村史:新中国成立前的文化活动大揭秘!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新中国成立前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相对较低,文化活动也十分贫乏,尤其是长期以来受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的影响,文化活动大多都带有极为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往往把一些村民所喜闻乐见的、易于接受或迫切需要的文化活动都披上了封建迷信的神秘外衣,这主要体现在每年的庙会、春节和一些节庆习俗活动之中。在形式上是为祭奠神灵而举办,实际上也是那个时期村民一年一度主要的文化活动。

庆阳双桐村史:新中国成立前的文化活动大揭秘!

在新中国成立前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相对较低,文化活动也十分贫乏,尤其是长期以来受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的影响,文化活动大多都带有极为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往往把一些村民所喜闻乐见的、易于接受或迫切需要的文化活动都披上了封建迷信的神秘外衣,这主要体现在每年的庙会春节和一些节庆习俗活动之中。

1.双桐庙会

双桐村大庙白云寺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其名源于“白云化舟”的典故和“若问贫僧缘何事,白云一片落江中”的著名诗句,有鲜明的教育意义。当然在全国以“白云寺”命名的寺庙是很多的,双桐村大庙能取名白云寺,足见当时先祖文化底蕴之深了。白云寺庙会时间是每年农历的十月十三日,会期至少三至五天,有时可达八九天。在形式上是为祭奠神灵而举办,实际上也是那个时期村民一年一度主要的文化活动。在漫长封建社会中,由于科学技术欠发达,人们对一些复杂多变的自然现象无法解释,就寄于神灵保佑来求得精神解脱。凡是有村民安居之处,就要选一个“风水宝地”修建庙宇来供奉神灵,作为居住者的精神寄托和祈求风调雨顺的神圣殿堂。

过庙会首要的是请戏班子唱戏以吸引群众,特别要把最好的戏目放在庙会的第一个晚上,叫挂灯戏,也叫唱神戏,就是给神灵唱戏的意思。是让众神先享用人们供奉的精神美餐,然后再让人们来观赏,体现了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和尊敬。至于唱什么戏都有一定的讲究,大多都是一些有鲜明特色和一定教育意义传统剧目。在唱戏的同时,还有一些固定的传统祭祀神灵的活动,这些全由寺庙的管家老会长负责组织。传统祭祀活动结束后,就是前来参加庙会的善男信女们烧香敬神、祈福还愿的时候了。求子的、求财的、求福的、求运的等等存有不同愿望的人们先献上蜡烛,插上三柱香,然后跪拜烧黄表默默许愿,以祈求神灵保佑他的愿望能够顺利实现。因为一年一度的庙会吸引来的人很多,就会有一些卖小吃的、玩杂耍的、说媒相亲的、亲朋好友见面聚会的,特别是常年在家的老大爷、老太太、妇女儿童便是台下的热心观众了,这就是那个年代双桐村村民一年一度最丰富的精神文化享受了。

2.春节

春节是全村文化活动的又一种主要形式,它和庙会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一定的区别。其相同之处就在于也有一定的祭祀神灵的内容。比如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要请灶神,请回后每天都要上香供奉,过春节这段时间每天都要为天神和地神上香供祭品,而且每天上香供祭品都要在清晨起床后进行。上香前一定要净手,心存敬意。双桐村村民最早大都住的是地坑院,在地坑院主窑洞窗子外面的墙上都有一孔很小的小窑洞,名叫“天窑”,就是每年春节时用来供奉神灵的地方。住厦房的人在厦房的窗外也同样修建有这样的设施。除祭祀神灵外,春节时还要祭奠祖宗。(www.xing528.com)

每年除夕这天下午,人们都要到祖宗的坟莹烧纸钱献贡品,送纸钱既要在坟场烧,还要在十字路上烧。在坟场烧则有明确的祭奠对象,在十字路上烧则是对远方亡故亲人及游魂的奠祭。这种活动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也很有现实教育意义,就是提醒人们在辞旧迎新大吃大喝之际不要忘记故去的亲人。所以,一年一度的春节就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完美结合。双桐村村民在每年过春节时有一句俗语叫做“宁穷一年,不穷一天”,意思就是说春节这天一定要吃好、喝好、玩好,平时节俭点,春节可以奢侈点,即使再穷的家庭,除夕早上的臊子面和正月初一的白面蒸馍是一定要准备的。一年不吃肉可以,过年不动荤就既对不起神灵也对不起自己了。所以,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日之后,亲朋好友见面第一句话就问“年货办置好了吗?”这个所谓“年货”,除了祭祀神灵的有关用品而外,最主要的就是人们过年吃的东西了。那个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绝大多数人都处在温饱难以解决的贫困线以下,平时很少有机会改善生活,过年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过个口福。所以,办年货买肉是必不可少的。到了除夕上午,小孩见面就问“你们过开年了吗?”这个所谓的“过开年了”就是小孩一年期盼的开始吃好吃的了。对于家境好的孩子来说,好吃的可以吃三五天甚至更长时间,对于家境差的孩子来说,好吃的充其量也就是那么一天半顿了。过年全家人聚在一起吃上几顿好饭菜,这对那个时代的人来说就是一年辛苦劳做后的最好回报。过了正月初七之后,人们就开始组织耍社火了。

3.社火

社火是民间传统综合性文化活动,双桐村村民把这种文化活动叫耍社火,这个“耍”字就体现了这种活动的娱乐性。耍社火都在每年的春节举行,每年春节第一场社火必须在大庙耍。在内容上一般分为武社火和文社火两种,所谓武社火就是带有表演武打功夫的社火。经典的有:“黑虎灵官开道”、“天官赐福”、“挑袍”、“黑虎搬山霄”、“灯打石雷”、“出五关斩六将”、“关公保皇嫂”、“三战吕布”等。武社火只有做打跑步的功夫没有道白,观众从做打跑步的表演上去理解内容。而文社火则既有一定的动作表演,也有更多的道白说唱。经典的段子有:“傻女婿拜年”、“丫环担水”、“瞎子逛会”、“货郎卖花线”、“张良卖布”、“绣金匾”、“顶灯”、“刘海撒金钱”、“秧歌舞”等。文社火除简单的表演外,主要靠幽默风趣的说唱词给观众带来笑声。无论武社火还是文社火,都可以在白天或者晚上进行。

晚上的社火最早主要集中在老庄湾的庙台,由耍社火的爱好者组织。有文有武,有说有唱,除了保持有几个传统的社火段子而外,每年都根据新的形势有所创新。社火的配乐就是鼓、锣、板胡、二胡等。鼓是最主要的,每年一过腊月二十三孩子们就可以在老庄湾庙台敲锣打鼓闹社火了。耍社火时衣着打扮也非常简单,头上扎个白毛巾,腰里系个红绫子就可以扭秧歌;头上扎个小红花,腰里系个门帘或窗帘就可以扮作旦角跑旦。有条件的穿上演古装戏的简单头饰就可演古装戏中的一些传统段子。这些传统段子都有固定的步法和招式,再配以场景焰火就更增加了一定的喜庆气氛。这些说唱段子在某种意义上还有启蒙教育的作用。晚上的社火除在老庄湾庙台的集体场合耍而外,有时也到一些农户家的庭院去耍,这就要和耍社火的“社火头”联系。到哪家去耍,哪家就准备点烟酒以示欢迎。一般都在家境较好的家庭中或是哪家人当年有了什么喜事,就请社火来助兴。

白天的社火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只有扮相,没有表演;一种是既有扮相,也有表演。只有扮相的叫“车故事”、“驴故事”或“马故事”。由演员扮成传统剧目中的某一段场景后站在牛车或马车上的叫做“车故事”;演员扮成传统剧目中的某一段场景骑驴骑马的就有“驴故事”或“马故事”。这类社火只是把扮相化装好做出一定姿势,然后骑马或坐车组成社火队在全村转一圈让人观赏。这种社火所选的场景段子源自于传统剧目,基本都是以历史人物或神话人物为主。这种社火因为年年如此,人们都很熟悉,所以一看就懂,还可以进行纵向比较以评判优劣,只有小孩感到新鲜而乐此不疲。白天既有扮相也有表演的社火是流动形式的。社火组织起来后,有说有唱,走村串户,由社火头指挥,春官引路。所谓春官就是由头脑灵活,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人承担。他一边走一边将眼前所见编成顺口溜说出来以博得观众喝彩。一般进入村民宅院的第一个段子为“黑虎灵官把道开,斗大的元宝滚进来,老爷横刀出五关,家安人安四季安。”结束时一段为“感谢感谢再感谢,感谢主家好招待,这场社火耍得欢,今年一定发大财!”。表演的时候,户主燃放炮竹以示迎接,辅之以烟酒糖茶酬谢,喜庆的气氛就愈加浓烈。总之,无论是白天的社火还是晚上的社火,双桐村的社火在1949年前都是远近闻名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