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庆阳双桐村史》书评及感想

《庆阳双桐村史》书评及感想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兆秀发来与广生撰编的《庆阳双桐村史》草稿征求意见,吾深感才疏学浅,难承其愿。《庆阳双桐村史》较之其他史志,其特点独树一帜:一、谋篇构思涉及面广,涵盖性强。《庆阳双桐村史》对本村孝老敬亲的18位典型设专节做了记述。我之所以写读《庆阳双桐村史》有感,目的有二:一是读后深感编写不易且大受裨益,对这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作,读后真正感悟到它的历史价值的珍贵。

《庆阳双桐村史》书评及感想

兆秀发来与广生撰编的《庆阳双桐村史》草稿征求意见,吾深感才疏学浅,难承其愿。鉴于编写村史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时代久远,采集资料困难等诸原因,我谨遵所嘱,作了认真拜读。读后深深为二位古道热肠、心系村事的精神所感动;为博览广阅、深层挖掘的付出所敬慕;为悉心谋篇、寻根问底的赤诚所尊崇;为数年献力、无偿付出的情怀所佩服。这部村史,不仅对袁氏先祖迁居双桐的历史沿革、地域文化经济发展、人情风貌做了全面的记述,而且通过潜心整理为我们编集了一部袁氏家族的大家谱,这是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

中华古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华夏文明绵亘五千多年从未中断,而双桐袁氏家族六百余年的历史从未有人整理过。鉴于此,具有渊博知识功底,曾编撰八部庆城县行业志书、对编史有一定经验、获甘肃省特级教师、庆阳市优秀知识分子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袁兆秀与在庆城从事行政宣传工作多年、又有电视台工作经历、摄影技巧精湛的袁广生,发起无偿编写《庆阳双桐村史》的倡议,得到全村户族的一致拥护。他们回归故里,走村串户,到处寻访,历经五载,终成卷帙,实乃本村一件幸事。

《庆阳双桐村史》较之其他史志,其特点独树一帜:

一、谋篇构思涉及面广,涵盖性强。村史首先从全国大层面对袁姓做了概述,记述了袁姓起源、分布、郡望、堂号,远古及近代重要袁氏名人对各个时代的贡献,彰显前贤,昭示后人。其次,对双桐袁氏家族的起源,“双桐”村名的由来,居住分布,机构沿革,社会经济发展分项记述,真实反映了各个时代的社稷民生状况。

二、序列编排图文并茂,观赏性强。编者在深入挖掘史料的同时,用相机拍摄记录了双桐村遗留的不少历史痕迹和进入新时代的巨大变迁,运用新旧对比手法,以图片衬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村办企业迅速掘起,使本村一大批富余劳力从事化妆品、针织品、农副产品加工,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从此送走了贫穷,迎来了富裕。在党的振兴乡村发展战略实施中,使村间道路由过去高低不平的狭窄路面,现全部变成宽敞平整的柏油路面,给人们出行及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通过多幅图片的对比,把全村的过去和现在活生生展现在人们面前,既能引起人们对往昔的回忆和对已故创业者的缅怀,又能引起人们对全村未来发展美好蓝图的深层思考,既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又激发了阅读全史的浓厚兴趣。

三、重大变革记载详实,借鉴性强。《庆阳双桐村史》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的“土改”、“农业合作化”、“大跃进”、“人民公社”、“土地承包”等数次变革均作了详细记述,介绍了每次变革所导致的国之兴之由,民之富之因,以史为鉴,看兴替,辨清浊,知荣辱,涵修养,长智慧,探未来,对继续坚持深化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地域特色气息浓厚,趣味性强。围绕“衣食住行”,记述了“衣着”从过去的“家庭织布做衣裳,穿戴灰蓝一个样”,演变到现在“女穿裙子男西装,高档品牌讲排场”;“饮食”从过去丰年不足食,灾年闹饥荒,到土地承包后,家常饭菜汤,不断出新样,年年大丰收,户户攒余粮;“居住”从过去掏穴修窑洞,住的地坑庄,到现在家家住进砖瓦房,农村出现大楼房;“出行”从过去赶集逛街靠双腿,到现在男女出行都有现代化交通工具。通过记述这些看似平常的普通事,折射出社会文明的进程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巨大变化,使其显得又极不平常。

五、民俗礼仪丰富多彩,实用性强。村史对传统的婚丧嫁娶、生辰寿诞、节庆礼俗、神佛奉祀、祖宗祭拜、孝老养亲等各种礼俗做了系统记述,所列各种礼仪,范例鲜明,方便适用,不泥古,不失时,宜人宜家,通过教材的形式,昭示人们明其事理,懂其礼规,掌其礼序,行其礼仪,并提示人们在具体运用中,应紧随社会变化和文明进步,因事制宜,灵活运用,去粗去精,去繁就简,去奢着俭,去弊兴利,大力推崇社会主义文明和新的道德风尚,使传统文明礼仪得以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六、搜编孝行宏扬美德,教育性强。孝老敬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家庭团结和睦的基础,更是家庭成员个性修养的体现。《庆阳双桐村史》对本村孝老敬亲的18位典型设专节做了记述。他们有数十年如一日,精心照顾患病卧床的爷爷、奶奶、公公、婆婆的好孙媳,好儿媳;有慷慨解囊为患病的兄长成亲立家,供养年幼的侄子上大学的好弟弟,好叔父;有精心照顾偏瘫丈夫,整天为其喂吃喂喝,擦屎接尿的好妻子;有对丈夫前妻之子视同己出,精心呵护,供其上学,直至大学毕业又为其娶妻成家,照顾孩子的好继母;有兄弟姐妹共同伺奉父母乐享九十岁高龄使家庭充满亲情的好儿女。这些孝老敬亲典型的收编,不仅弘扬了本村族规家训中应遵循的传统美德,而且起到了崇尚道德、恪守孝道的教化作用。(www.xing528.com)

七、榜示学子放大效应,激励性强。村史把新中国成立以来本村各类大中专院校毕业的学生在教育事业发展一节中列表逐一做了榜示。对数名留洋海外,取得博士学位的学子作为全村的楷模逐一作了详细介绍。对所有在外工作的国家公职人员专章记载,逐一详述其主要业绩、获得荣誉及对社会各行各业的贡献。同时把村办企业的名人,各类能工巧匠也做了专记,对启迪后人睿智,努力发奋成才有很好的激励作用。

八、宗谱整理脉络清晰,传承性强。谱乃记载一姓世系人物之作也,族有谱可引起人们木本水源之思。追根报祖,谱记宗亲为人生之大事,从这个意义上说,宗谱既属过去也属未来,这是编写村史不可缺少的一页。编者把全村现有的38部影谱逐一进行了拍摄,编辑了双桐袁氏家族辈分世系图,这对绵延世系,序整辈分,承先启后,起名避讳,续记家谱尤为重要,非常适用。特别是对后代起名作了相应的规范,对袁氏族人后代起名能提供一定帮助。

九、诗文选粹异彩纷呈,可读性强。村史对本村人撰写的古籍追叙,怀古诗词,回忆父母,往事琐记,幽默笑话短篇小说,绘画书法,进行了系统收集,编纂成诗文选粹一章。以文学形式写历史,既雅俗共赏,又有趣可读。

我之所以写读《庆阳双桐村史》有感,目的有二:一是读后深感编写不易且大受裨益,对这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作,读后真正感悟到它的历史价值的珍贵。二是村史编写历经五年,几易其稿,终于成册,因印刷经费无源,至今不能出版,家乡父老已在建校和建庙中多次捐资,在修路和植树上义务献力,确实付出太多,希望所有在外工作人员都能把慷慨捐助村史出版经费做为对故乡的一份回报,一份贡献,促使《庆阳双桐村史》尽快付梓,早日面世。

袁宝杰

2018年2月17日于家中

(作者为中国农业银行庆阳分行原党委副书记、副行长、纪委书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