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津金融风潮:贴水现象的起因和危害分析

天津金融风潮:贴水现象的起因和危害分析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津金融产生贴水风潮,贸易变动为其重要原因。在此背景下,天津贸易迅速恢复,贸易货值总数大幅攀升。拳乱期间,天津贸易萎缩。一时之间,银号蜂起,鱼龙混杂。天津产生贴水风潮,起因恰恰就是上述三种因素同时变动,导致银号经营空前恶化。当时天津贴水日益严重,每银千两,贴水高达三百余两。贴水禁令之严,由此可见一斑。现在官府明令禁止贴水,要求二者等值使用。银号义盛号的遭际,在贴水风潮之中非常普遍。

天津金融风潮:贴水现象的起因和危害分析

天津城市因贸易而兴起。贸易变动关乎天津经济的兴衰。金融业为内外贸易融通资金,更是深受贸易行业的影响。天津金融产生贴水风潮,贸易变动为其重要原因。清末天津贸易业深受庚子拳乱之害。拳乱期间,一位天津工人对比今昔,讲述天津贸易的凋零[3]

呜呼义和拳匪之祸,何若此其甚哉!……向者,春冰既泮,轮声帆影,相属于烟波浩渺之间。货物之来,高入山积。操奇计赢之子,夜以继日,握算持筹,各矜其长袖善舞之能,以有易无,获利可操左券。今岁新春时节,以拳匪潜伏,萌蘖渐滋,圜圚中如豫为之地,以致开河之后,来货寥若晨星。至目前而叛象显呈,毁电竿、断车轨、戕西士、焚教堂、斩木揭竿……商贾遂不复放胆营运。六街三市,几绝人迹。

贸易开展无法离开稳定的社会秩序。社会失序,各种风险纷至沓来,行旅不通,商贾止步,就会出现“六街三市,几绝人迹”的局面。1900年7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城。各国军队司令官联席会经过讨论,决定成立天津临时政府,名曰“都统衙门”,后复改称“天津中国城区临时政府委员会”(Provisional Government of the District of Tientsin)。在管辖区内,临时政府委员会建立巡捕队,整顿秩序,恢复治安;采取措施预防饥馑、瘟疫;组建消防队,控制火灾等,逐步将西方城市管理制度引入天津。同时公布城市税收制度,征收入市税、码头税和所得税等,使得征税有章可循,减少各业牙行和大小官吏征税之时的假公济私[4]。在此背景下,天津贸易迅速恢复,贸易货值总数大幅攀升。

庚子之后,天津贸易飞速增长。但是贸易陡然暴涨,并非经济长期发展所致,而是兵燹之后经济恢复产生的虚热。拳乱期间,天津贸易萎缩。迨秩序恢复,市场空间极大,各种商品大量涌入。贸易需要金融行业提供资金支持。贸易暴涨之时,资本流动加速,资金需求扩大。而天津钱业在拳乱中损失不赀,乱后市面银根奇紧。贸易开展需银孔亟,钱业却无足够现银予以支持,两者构成尖锐矛盾。

图3.1 天津庚子前后历年贸易货值总数(海关两)[5]

在此局面之下,银帖发行遂日益膨胀。庚子乱前,天津钱行所开银帖约有两千万两;而到1902年,所开银帖达到三千万两[6]。短短几年时间,增幅高达百分之五十。很多银号资本不足,却仍大量发行银钱帖。八国联军占领天津期间,都统衙门对此并无严格监管。一时之间,银号蜂起,鱼龙混杂。庚子之前,天津银号仅有一百余家。乱后两年时间,银号骤增,竟达三百家之多[7]。这些银号实力并不雄厚,核其资本,多者不过数万,少则数千数百。与上海银号动辄数万、数十万相比,远远不及。并且上海银号分支广泛,彼此相顾,缓急相济,抗风险能力远非天津银号所可望其项背[8]

表3.1 天津商银钱号营业资本分布统计表(1907—1908年)

数据来源:根据《直隶省商银钱号资本营业统计表》整理,见天津市档案馆等编:《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768、769页。

天津商银钱号分支不广、资本不足,而洋行、银行和票号则资金雄厚、实力强大。据估计,当时天津本地市场资金约有六千万两,其中山西票号两千万两,外国银行与政府款项一千万两,富商与官宦所持现金一千万两,钱票一千万两,从上海赊购货物所得授信一千万两[9]。天津商银钱号多从外国银行、山西票号获得贷款

总之,庚子之后,津埠钱业日益膨胀。因为贸易虚热,市场机会众多,商银钱号纷纷设立。商银钱号资本不足,于是既从银行、票号大量贷款;又以发行银帖、钱帖的方式,大力扩张信用。这种发行数目庞大,远超资金准备。贸易虚热、大量借款、狂发银帖,以津埠银号的实力,上述三种因素只要一种发生变化,即有可能酿成危机。如果三者叠加,同时变动,则危机将会加倍严重。天津产生贴水风潮,起因恰恰就是上述三种因素同时变动,导致银号经营空前恶化。

1902年6月,袁世凯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同年8月,袁氏率官赴任,裁撤都统衙门,接管天津。当时天津贴水日益严重,每银千两,贴水高达三百余两。商旅裹足,百物腾涌,中外各商纷纷请求禁止贴水[10]。袁氏耳闻目睹贴水之弊,认为唯有严禁痛绝,才能挽救市面、振兴实业,遂于翌年1月下令:钱帖、银帖与现钱、现银等值使用,严禁贴水。当时钱铺华丰锦、恒祥庆两号违章贴水,分别被罚白银四千五百两和五千二百五十两,并且被迫认捐行平化宝银一万五千两,作为商务学堂经费[11]。贴水禁令之严,由此可见一斑。商银钱号滥发钱帖、银帖,数额远超现钱、现银储备。现在官府明令禁止贴水,要求二者等值使用。商银钱号根本无法兑现[12]。(www.xing528.com)

袁世凯以官府命令禁止贴水,已令天津商银钱号举步维艰;而天津贸易虚热之后,急转直下,对于商银钱号更是雪上加霜。商银钱号滥发银帖、买空卖空,在商品购销两旺、贸易畅通之时,或可勉强维持。一旦商品滞销、市场紧缩,商人急欲兑换现银,商银钱号必然没有足银兑付。并且贸易扩张之时,商人从商银钱号大量进行信用借款,投资贸易;而贸易衰退之后,货物无法变现,所借款项难以偿还,将使形势愈发恶化。1904年,天津银号义盛号被迫关张歇业。当时铺东曾向官府陈述遭遇[13]

自庚子兵燹以后,疮痍满目,民不聊生,迄今元气未复。市井之萧条,商贾之疲困,实数十年来所罕有。……职先人由同治元年自备资本开设义盛号钱铺生理,迄今四十余载。……钱行之中虽不敢谓之上户,亦可与中户相并。唯自昔徂今,既未借用洋款,亦不该欠官款。于今处此凋敝之秋,顿觉欠内较巨,周转为艰。查核账目,则川换欠内之款计钱十九万余吊,除抵还欠外之项,颇有盈余。无如欠内之款,一时难以索进,而欠外之款,目下不能支延。辗转焦思,必须将生意暂行停止。

在贸易过热之时,银号贷出之款过多;贸易转冷之后,资金无法收回。银号经营随即陷入困境。银号义盛号的遭际,在贴水风潮之中非常普遍。不宁唯是,银行、票号等原向商银钱号提供贷款,遭遇拳乱之后,一改故常,大幅收回贷款,其金额约有一千一百万至两千万两[14],市面现银更为枯竭。这对津埠商银钱号又是一番打击。总之,官府禁令、贸易恶化、票号惜贷,种种不利因素犹如风刀霜剑,交相逼迫。在此不利境况之下,津埠商银钱号辗转牵连,大量倒闭。普通商号受其影响,亦纷纷倒闭。1904年,天津救荒总局董事赵兴堂痛陈风潮惨状[15]

津郡由去岁至今,各行歇业荒闭者二千余家。唯钱行为各行行运银钱之源根,钱行共计二百余家,由去岁至今歇业荒闭者,一百数十家。要账还账不能通运者,约五六十家。南北巨富在津开设钱行者,有一二十家。素性一家川换数十万或百万,至今行运不过十成之一二。在山西票号、南绅银行将津郡通换银款提归原主者,不下数千万金。津郡钱行钱票银票行运数百万金。现因银钱源根滞塞,各行所欠官商各款催讨归还,或禀送成案,或株连倒闭,甚至逃身殒命,种种扰累,糜费间过于正款。凡有血气者,莫不伤之。

赵氏所述的“川换”,是指银号之间关系密切,互相融通资金、调剂有无,以求营业之便[16]。按照赵氏的陈述,贴水风潮爆发之后,同业川换资金减少十分之九,信用大幅萎缩。钱行由二百余家减至几十家,倒闭半数以上,其他各业荒闭二千余家。各种债务纠纷错综复杂,难以理清[17]。贴水风潮对于天津经济的破坏之大,于此可见。

贴水风潮发生之后,津埠商银钱号所发行的银钱帖,信用大跌。外商银行得此良机,大发纸币。一时之间,盛行津埠,几乎无人不用,无人不存。特别是日本正金银行与华俄道胜银行,发行纸币数目尤大。不特如此,外商银行所发行的纸币,完全等同现银。以中国银号所发银钱帖进行兑换,每一千两需要升水二三百两[18]。外商银行所出之票愈推愈广,而中国银号所出之票反而渐渐萎缩,中国利权外溢。1908年,此种局面仍未改观。其时天津商会曾称[19]

正金、麦加利、汇丰、道胜、德华各银行纸币盛行,利权尽为外人所得,又兼市面银根奇滞,蒙前宪台劝谕各华商出行洋元票,原为疏通市面挽回利权起见。当奉谕之初,各商仍意存观望,不敢遽行。嗣经职会谆谆劝导,始各遵办。仅止行运天津本埠,亦不过随出随取,碍难停留。至外运之款,无论数目多寡,仍以现洋为重,津市借资周转。

天津商会所言确系实情。津埠银号在贴水风潮之后,几成惊弓之鸟,久久不敢发行银钱各票。即使勉强发行,也是随出随取,数量很少,并且无法流通外埠。武昌起义之后,津埠中国银号因为市面秩序未复,恐失信用,更是纷纷收缩纸币,不敢再发;而外国银行正好相反,借机大发银两、银元纸币,有加无已。当时天津商会曾奉直隶都督之命,调查中国银号、外国银行在津发钞情形。两相对比,差距昭然。

表3.2 清末民初津埠中国银号、外国银行发行纸币大概情形

数据来源:天津市档案馆等编:《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684页。数据系天津商会1912年调查所得。
① 此后,又有银号发行纸币,惟数目不大。见戴建兵:《中国钱票》,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156、157页。

天津中国银号相继倒闭,所发纸币不断收缩;外商银行蒸蒸日上,所发纸币不断扩张。这种差距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贴水风潮震动津埠,中国银号大伤元气尤为重要原因。面对这些问题,天津官、商互相合作,做了大量工作。而危机之后,津埠钱庄穷则思变,也在逐步转变经营方式,以求适应时代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