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在首都法学教育中融入国家法律案例

如何在首都法学教育中融入国家法律案例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理念是灵魂,具有抽象性,理念的教育应蕴涵在教学内容之中。这些案例的介绍无疑有助于学生了解其形成史,但更为关键的是《国标》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我国后备法律人才,那么教学中立足我国立法、司法实践就应成为教学的一项指导原则,教学案例尽量选取我国近年官方公布的典型案例。

如何在首都法学教育中融入国家法律案例

1.在课程具体内容的教学中注重渗透国际私法的理念。理念是灵魂,具有抽象性,理念的教育应蕴涵在教学内容之中。对国际私法课程教学中将其追求的理念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之中,使学生抓住该课程的灵魂,这反过来又有助于学生对具体规则、制度的理解和运用。例如在考试中曾设计过这样一道题:普通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问学生中方当事人可不可以接受外方提出的适用外方国家实体法的要求。绝大数同学依据我国法的相关规定作出了适宜的判断,但也有同学认为绝对不可以,理由是如果接受外方的建议有损我国主权。很显然,持反对意见者对平等理念的理解和贯彻有问题,在领会本课程的灵魂方面有欠缺。

2.细讲重点,突出核心。在《国标》中,国际私法课程是法学专业“10+X”课程设置模式“X”中的一门课。作为非核心课程,其开设的课时受限。以本人任教的学校为例,该课程从曾经的72课时减至48课时,目前保持48课时已经是比较理想的状态,该课程开设不足40课时的学校也是存在的。那么如何在有限课时中完成该课程教学任务成为摆在专任教师面前的难题。本文认为细讲重点、突出核心是解决问题的一剂良策,细讲如何解决法律适用问题,突出冲突法的一般问题,选择走“小国际私法”的路径,将国际统一实体规范从国际私法中剔除,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证课程精华内容的教学。(www.xing528.com)

3.立足我国的立法、司法实践。比较研究的方法被称为“国际私法之母”[4],在采用此方法对国际私法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时,往往离不开对他国规则、制度的探究。加之国际私法解决的是各国民商法之间的冲突,这势必会对他国的立法和实践给予格外的重视。但是在《国标》下,国际私法课程的课时有限,这迫使授课者对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规则的介绍要立足我国规定,简化对他国具体做法的讲解。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国际私法的教材中所选用的案例以国外著名案例为主,如反致方面的福尔果案、法律规避方面的鲍富莱蒙案等。这些案例的介绍无疑有助于学生了解其形成史,但更为关键的是《国标》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我国后备法律人才,那么教学中立足我国立法、司法实践就应成为教学的一项指导原则,教学案例尽量选取我国近年官方公布的典型案例。本科阶段立足我国,将基础夯实,对他国立法、司法实践的深入研究可留待后续学习和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