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浙江十二讲:美术优势蓬勃创作,引领当代高峰

文化浙江十二讲:美术优势蓬勃创作,引领当代高峰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下第一社”西泠印社在美术书法上打造了一座艺术高峰。特别是涌现了一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美术家,创作了一批讴歌时代的精品力作,一个又一个美术大展落户浙江。浙江省内的浙江美术馆、宁波美术馆、西湖美术馆等一批专业美术场馆发挥优势,举办了一系列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力、较高学术价值的美术展览活动,为浙江民众带来了丰富的视觉和艺术享受。

文化浙江十二讲:美术优势蓬勃创作,引领当代高峰

浙江美术源远流长,从三国的曹不兴算起,到元代的黄公望,再到现当代的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从浙江“出山”而有案可稽的大小画家就达670 余人,占全国的1/3 以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以潘天寿、林风眠、江丰为代表的艺术派别,在中国美术界有所谓“浙江画坛三派”之说。“天下第一社”西泠印社在美术书法上打造了一座艺术高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八大美术学院的院长,几乎全是浙江籍人或在浙江工作、学习过。浙江一直是全国美术创作重镇,浙江美术在新的历史机遇下不断阔步前行。浙江的美术家一直坚持深入生活,深入一线创作,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过程中,真切了解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冷暖疾苦,把现实生活中最鲜活、最形象、最生动的一面,通过提炼和加工,艺术化地展现出来。整合创作资源,搭建创作平台,围绕重大主题,推出重点创作项目,创作更多承载中国梦想、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优秀美术书法作品。特别是涌现了一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美术家,创作了一批讴歌时代的精品力作,一个又一个美术大展落户浙江。美术名家辈出,精品不断涌现。如在“百年追梦”浙江美术书法创作精品工程的创作中,由浙江美术界老、中、青三代美术家代表组成的创作团队,历时3年,创作完成了30 件精品力作,展现了从1840年至1949年浙江人民“百年追梦”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艺术群像。这也是近年来浙江省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浙江美术家协会人才济济,在浙江美术事业的发展中起着领军作用。它积极组织美术家进行创作,迎接全国“建党100 周年”美术创作工程和“中华家园”美术创作工程,做好“百年追梦”浙江美术书法创作精品工程(第二期)的创作、展览工作;配合第六届全国青年美展,举办浙江省第七届青年美展;办好第四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万年浦江”全国工笔画作品展等;同时办好浙江美术作品展、中国书坛兰亭书法双年展等品牌活动。

浙江省内的浙江美术馆、宁波美术馆、西湖美术馆等一批专业美术场馆发挥优势,举办了一系列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力、较高学术价值的美术展览活动,为浙江民众带来了丰富的视觉和艺术享受。在最近的5 届中国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的国家级美术作品展览中,浙江有1120 件作品入选,近200 件作品获得各种奖项,其中金奖13 件、银奖28 件、铜奖52 件、优秀奖72 件,在全国名列前茅。浙江省建成国有和民办美术馆、书画院、艺术馆共112 家,建筑面积在2000 平方米以上的美术馆就有18 家。此外,全省有超过500 家画廊(店),近10 个艺术博览品牌,30 余家艺术品拍卖行,近100 个收藏品古玩市场,还有多家艺术品电子商务网站,不断完善的美术品市场形成了多层多级、立体交叉的体系。(www.xing528.com)

浙江省的群众性美术创作团队十分强劲,逐渐形成了各具代表性的艺术风格,美术人才和美术群体不断涌现。如丽水的巴比松油画创作群体,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30 多年来坚持扎根基层,扎根人民,反映他们身边的生活,创造了一批非常令人感动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油画作品。当年参加丽水“巴比松”最早的年轻艺术家,现在都已经退休了,新一代的又上去了。丽水巴比松油画创作群体的发展史是一群有文化情怀的人走过的一段从寂寞到辉煌的艺术历程,令人感动。从中我们看到:丽水巴比松油画艺术一是体现了一种文化价值。艺术靠深深地扎根于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广博地吸收外来文化。丽水深厚的文化土壤,培育出丽水巴比松油画艺术的特质,也给了我们一种文化自信。二是体现了一种精神价值。丽水巴比松油画艺术最重要的价值导向就是激励人们热爱写生:画派的前辈们踏遍青山,崇尚写生,激发了一大批人对写生的热爱。古堰画乡每年都有约15 万人写生,这是在艺术上重新树起了求真务实精神的旗帜。三是体现了一种生态价值。倡导我们向大自然学习,从大自然中我们可以获取无穷的艺术创作灵感、多样的艺术表达形式、多变的艺术创新源泉。四是体现了一种生活价值。美术把传达美、教育美、体验美、创造美作为生活的重要一部分,更加广泛地深入寻常百姓家,与孩子的教育、青年人的审美修养、中年人的业余生活、老年人的文化养老等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相信丽水巴比松油画艺术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