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数学素养和教学能力:再创造数学观的反思性学习研究

提升数学素养和教学能力:再创造数学观的反思性学习研究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数学老师,我们的读书主要的目的并非通过诵读陶冶性情,而是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更何况,中国数学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也是一种爱国教育呢!

提升数学素养和教学能力:再创造数学观的反思性学习研究

作为数学老师,我们的读书主要的目的并非通过诵读陶冶性情,而是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

如叶莉慧老师所列举的:“在读《中世纪的中国》这章内容时,让我惊讶不已。刘徽祖冲之、杨辉等都是耳熟能详的中国古代数学家,而沈括是出现在语文书中的人物,竟然对数学也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在几何学方面,出于测量的需要,必须确定圆弧的长度,为此,沈括发明了一种局部以直代曲的方法,后来成为球面三角学的基础;在代数学方面,为求垒成棱台的酒桶的数目,他给出的是求取连续相邻整数平方和的公式,这是中国数学史上第一个求高阶等差级数之和的例子;他还认为数学的本质在于简洁,并指出‘大凡物有定形,形有真数’,这与毕达哥拉斯的数学思想颇为相近。书中,这样的例子有许多许多,不断拓宽我的视野,同时也感慨作者拥有如此强大的知识宝库。品读着《数学简史》让我真正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充实了我的专业知识。在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中,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知识的宽度。同时也能让我提前意识到学生理解中的障碍,这些障碍通常就是数学史的发展中的转折点,通读数学史能更好地辅助我教学。”

王丽老师说: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自己读数学史除了可以丰富知识,也可以利用对数学史的学习来充实我们的数学课堂,学生们不喜欢数学很多就是因为觉得数学很枯燥,就是刷题,如果课堂上给孩子们讲讲数学小故事,课后让学生们查查“圆周率”的起源,这样他们的积极性会不会加大了呢?更何况,中国数学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也是一种爱国教育呢!(www.xing528.com)

周文华老师:共读活动带我学习了数学史之余,更丰富了我的学习之旅,我和胡艳老师也以这种形式,在本校教研组开展了共读研学活动,共读小组引领我们个体在前进,我们在不断向外辐射这种学习,共读活动开启了我们学习的新形式,新阵地,新领域,期待着有机会进入新的学习,参加新的共读活动,期待着那场完美的旅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