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中数学再创造: 反思性学习的新境界

初中数学再创造: 反思性学习的新境界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叶莉慧老师说:“第一次参加这样的研读活动,改变了我的阅读习惯,曾经的我拿起书快速阅读而过,现在的我则需要不断的轻声朗读,读错了再来一遍。正因为这样,我读得更细了,回味得更多了,印象更深刻了。从《数学简史》起,我开始静下心读书,慢慢品味书香。”

初中数学再创造: 反思性学习的新境界

2019年浦东教育工会组织了一次读书小组的交流活动,我与大团幼儿园闵英老师一同前往。闵老师在这次交流会上分享交流了她们幼儿园的老师对共读内容在家用手机进行朗读录音,并在群里分享的经验,谈到老师们为了达到最佳录音效果如何各显神通的故事。在回来的车上,大家又就其中一些有趣的细节回味一番。我当时的感慨是:幼儿园老师可真会玩!

当时,我们的共读推进有点举步为艰的感觉:在过去的一年里为了实践的需要大家走马观花般共读了不少书,然后又赶着做课例实践,然后又赶着写报告、改报告、发文章,等到这些事差不多做好,大家也觉得很累了,再按以前的方式每天共读接力写感想,好像有点力不从心了,怎么办?

突然一个想法从脑海中冒出来:《数学简史》这本书有很多独立的小故事,之前我们并没有组织大家细致地通读一遍,现在让大家学习大团幼儿园的办法用朗诵的办法接力会怎么样?这样绕开了大家对“写”的畏惧,让大家通过相对轻松的“朗读”和“听”的过程来品味这本书,是不是也是一种路径呢?

到群里和大家一商量,一致通过!太棒了!

其实,我对录音的质量并没有太大的奢求,毕竟都是数学老师,咱都不是专业的嘛。排出第一组录音接力表,我还是在群里旁敲侧击了一下,我说:“人家大团幼儿园的老师为了追求最佳录音效果还特意在卫生间录音呢!”一边说,我一边想象着这群数学老师得有多恨我:“这要求是把我们数学老师当专业播音员啊!”

出乎我的意料的是,虽然每个人要半个月才轮到一次录音,但是大家都非常在意这样的机会,大家在这半个月里基本上是书不离手、日日诵读。为了达到最佳状态,老师们还在群里交流“怎样标记断句、喘气的位置”“怎样才能不录到喘气的声音”“怎样在翻页的时候不断句”“对于录音时不小心读错的地方怎样处理”等……

在袁媛老师的读后感中,详细记录了这一过程,她说:“犹记得共读活动从2019年1月24日正式开始,贾彬老师为大家带来了第一段录音《计数的开始》,听着贾老师的流畅朗读,细细品味,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良好的开端极大地激励了后面的小伙伴们,以前读书只要自己把内容看明白就可以了,现在不但要把书看明白,还要把书读明白。用什么软件录音,何时断句,如何呼吸,怎么解决吧唧嘴的问题,某一个具体的数学知识点……都在小伙伴们共读过程中重点讨论过。共读过程中更是趣事连连:有夜深人静,本想录好音第二天发,结果录好就是第二天的徐老师;有为了录播没有杂音声称要去练太极的严老师;还有沪语版本的沈老师让小伙伴们听到扶墙……共读过程中最大的鼓励是得到了原著作者蔡教授的肯定,他在微博中提到了我们共读小组的朗读活动,收获了2.6万的点击阅读量,这个消息给予了我们最大的肯定,更加坚定了我们读好书、把书读好的信心。”(www.xing528.com)

卫建欣老师也记下了这个过程:“我的任务分别是朗读微积分学的影响和绘画中的抽象,由于是第一次读数学史书,才第一次真正感受到看书和读书的巨大差别,明明看起来比较简单的一句句子,但真正读出来竟然是一句破句;还有明明已经读熟了,但到录音的时候还会出现差错,眼和口竟然是如此的不协调。记得轮到我读的前一天,我有点小紧张,专门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试读,读了好几遍,还是不满意。不禁怀疑其他老师零失误的朗读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后来,采用了沈老师每天睡前读几遍的经验后,收到比较好的效果。由此就感受到我们的读书也应像吃饭一样,不能指望一口吃成胖子,要循序渐进,慢慢积累,那么学生的学习不也应如此吗?”

人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真是如此啊!

叶莉慧老师说:“第一次参加这样的研读活动,改变了我的阅读习惯,曾经的我拿起书快速阅读而过,现在的我则需要不断的轻声朗读,读错了再来一遍。正因为这样,我读得更细了,回味得更多了,印象更深刻了。从《数学简史》起,我开始静下心读书,慢慢品味书香。”

周文华老师的经历更独特:而我第一次负责的主播,是在寒假的旅途中,伴着书香的旅行,为我的家庭成员们惊讶,他们一起配合我,静静的躲在房车中看我反复录音多次,帮我策划配音版诵读,丰富了我们的学习之旅,丰富了我的家庭度假之旅,此次阅读令人身心愉悦。

沈惠华老师说:《数学简史》共读团队由群主张丽芝老师倡议,本次采用了“读、大家读;听、大家听”的共读分享的交流方式,用有声的语言记录着大家开启共读以来的点点痕迹:朗读者精心地准备,不仅能够确保自己所读部分内容的准确,还能恰当适时地通过其他相近的书籍阅读,补充与同一史料相关的内容,继而还能考虑自己朗读的作品质量,如朗读的连贯、换气的位置、杂音的去除、语调的抑扬顿挫、不同方言的选取等,每一个朗读作品都能让经历繁重业务之余的我们随时打开那一份收藏,于翻书听音之间,随地进行一场数学史的豪华之旅,这样的创新共读模式拓展了自己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王丽老师说: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第一次用录音的方式听书、读书,收获了很多,也让我改变了以往一目十行,草草了事的阅读习惯,相信这只是个起点,期待下一次的读书之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