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历史演变 - 大学军事教程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历史演变 - 大学军事教程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此同时,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也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苏联的霸权主义及其侵略扩张政策已构成对我国安全的最主要威胁。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也逐步实现正常化,周边安全环境有所改善。与此同时,我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使我们争取到了一个良好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历史演变 - 大学军事教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面临十分困难和复杂的国际环境。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华敌对势力从外部封锁中国,企图把新生的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之中。这一时期,我国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坚持“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方针,中心任务是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创造一个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首先与苏联、东欧各国、周边国家以及一些西欧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于1950年2月14日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使中苏两国结为同盟关系,加强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团结,打破了帝国主义企图孤立中国的阴谋。同时,中国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扩张政策。中国人民先后在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和印度支那三条战线上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集团进行较量并取得了胜利,粉碎了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遏制”政策。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初步站稳了脚跟,国家安全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国际形势出现了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局面,苏联开始推行霸权主义的政策,与中国关系急剧恶化。与此同时,美国则继续与中国人民为敌。这样就出现了美苏两国同时对中国施加压力的局面。针对这种情况,中国政府为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完整,坚持“两个拳头打人”,既反对美国的侵略干涉;又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政策。

进入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新的变化,美苏争夺出现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与此同时,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也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这一时期,苏联继续在中苏、中蒙边境陈兵百万,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武装入侵阿富汗,从而构成了中苏关系的三大障碍。苏联的霸权主义及其侵略扩张政策已构成对我国安全的最主要威胁。美国出自战略利益的需要,调整对华政策。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两国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同西方各国的关系有了较快发展。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1978年8月,中日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为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也逐步实现正常化,周边安全环境有所改善。(www.xing528.com)

进入20世纪80年代,国际形势趋于缓和,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在总体上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与此同时,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实力以及综合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升。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冷战格局被打破,国际局势复杂多变,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也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施压,采取了一系列的“制裁”和“遏制”政策。面对这种困难情况,中国坚持“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的方针,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努力改善和发展与西方各国的关系。与此同时,我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使我们争取到了一个良好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朝鲜半岛问题,印巴冲突问题,南海问题,中亚地区恐怖主义民族主义、分裂主义等问题导致了我国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同步放大,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错综复杂。但我国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巩固睦邻友好格局,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努力构建和谐世界,深入推进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坚定推进全球治理,稳定了外交大局。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国际上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影响进一步扩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