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大学军事教程成果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大学军事教程成果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受到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一波三折,但仍旧在曲折中前进,中国与所有邻国的关系均得到改善,继续向健康的道路发展。中俄两国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国家关系。两国领导人通过会晤增进互信,找准了增进中印关系的切入点,引领中印关系走向新起点。经过非正式会晤,两国领导人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双方在反恐、安全等领域加强合作,密切在重大国际和地区事务上的协调配合,为国际和地区稳定发展做出努力。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大学军事教程成果

21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和安全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和平与发展仍为新时代的主题。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安全环境已经出现,中国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特别注重发展与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由于受到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一波三折,但仍旧在曲折中前进,中国与所有邻国的关系均得到改善,继续向健康的道路发展。

(一)中俄关系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深远

冷战结束以后,中俄关系发展顺利.两国保持着良好的国家关系,两国领导人保持互访,发表了一系列联合声明。1996年双方建立了“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伙伴关系”,由原来“建设性伙伴关系”上升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已经建立不对抗、不结盟,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和互利合作关系。进入21世纪后,两国政府和人民决心继续致力于中俄世代友好这一主题,2001年7月,两国领导人在莫斯科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该条约以“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永不为敌”的战略思想为核心,全面总结了20世纪中俄关系的历程,并对未来双边关系发展确定了指导原则。中俄两国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国家关系。俄罗斯总统普京于2016年访华期间,双方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联合声明》。未来,两国关系必将更加稳固,合作领域还将更加宽广。

(二)中日关系是今天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日复交后,两国关系发展基本平稳,双方都把发展长期稳定的友好关系作为各自的基本国策。1998年11月,双方曾在中国领导人访日的联合宣言中明确“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中日两国的根本利益,决定中日关系必将克服一切困难向前发展。2012年日本钓鱼岛“国有化”、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积极修宪等导致中日关系恶化,日本政治右倾化趋势明显。但2017年以来,中日关系的总体态势是从全面对峙到出现转机。2018年1月,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向中国发出了“示好”的良好信号。如果中日关系能够保持住目前这种改善的势头与氛围,那么肯定会有利于中日关系的长远顺利发展。

(三)中国与东盟关系正在由快速发展的成长期迈向提质升级的成熟期

中国和东盟一直是山水相连、人文相亲的好邻居,是紧密协作、共同发展的好伙伴。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关系日益密切,政治互信更加牢固,发展对话合作的愿望更加迫切,中国和东盟关系已成为东盟与对话伙伴关系中最具活力、最富内涵、最有成果的一组关系。从1994年起,中国和东盟从磋商伙伴到全面对话伙伴,再到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再到确立战略伙伴关系,不到10年实现了三级跳。2011年,我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2015年建成了东盟共同体。但2016年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遭受挫折,东盟区域合作遇到的阻力和困难也增大。一些域外势力怀有不良战略图谋,以南海问题为借口,挑拨离间东盟国家与中国的关系,不惜激化矛盾,为的是从“鹬蚌相争”中坐收地缘政治、经济和安全的“渔翁之利”,干扰了东盟合作进程。立足当前,中国和东盟的关系处在提质升级的关键节点。双方本着尊重各自国情、社情、民情的原则,围绕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这一美好愿景,正致力于打造更高水平的战略伙伴关系。展望未来,基于中国自身发展进步对外部世界的影响,也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等中国智慧和方案持续助力解决周边和世界问题,更基于中国携手东盟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的主动作为,中国同东盟各国共同开辟本地区更加繁荣、更加安宁的美好未来备受期待。(www.xing528.com)

(四)中国同南亚的关系得到发展,全面加强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国家领导人经常互访

中越边界问题得到较好解决。1999年签署了《中越边境条约》。对中越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南海纷争,南海问题最难解决的,也是中越纷争。因此,2017年1月,越共总书记阮富仲访问中国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七点建议中,有一点就是:妥善管控分歧,推进海上合作。2017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后的首次出访便选择了越南,中越关系正在步入新时代,迈向新征程。

中国和印度都被国际社会认为具有在21世纪发展成为世界大国的潜力。中印有着2000多年的友好历史,目前长期困扰中印关系有两大突出问题:一是边界问题;二是西藏问题。双方曾签署了《关于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2005年,中印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联合声明》《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中印全面经贸合作五年规划》。自2014年5月莫迪上台以来,中印两国在外交上形成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比如,印度加入了上海合作组织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方在印度建设工业园区。虽然2017年发生了“6·18”中印洞朗对峙事件,但2017年8月28日,印方将越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2018年4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武汉同印度总理莫迪举行非正式会晤。两国领导人通过会晤增进互信,找准了增进中印关系的切入点,引领中印关系走向新起点。经过非正式会晤,两国领导人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双方认为,中印是邻居、是朋友、是伙伴。中印各自的发展壮大是历史必然,大势所趋,对双方是重要机遇。中印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政策。这也正是习近平提出从战略上把握中印关系的三个关键点。作为正在形成中的多极化国际秩序中的两个大国,中国和印度同时发展将对未来国际体系产生积极影响。

中方始终把中巴关系置于中国外交优先方向,习近平主席与巴方领导人共同确定的“1+4”合作布局,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快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不断充实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内涵,稳步推进瓜达尔港及周边配套项目。双方在反恐、安全等领域加强合作,密切在重大国际和地区事务上的协调配合,为国际和地区稳定发展做出努力。

(五)中国与中亚各国政治互信不断增强,双方的安全和经济合作不断得到深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分别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签订了国界协定,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国界问题已经得到完全解决。1991年,中亚五国独立后,与中国关系迅速发展。特别是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在维护地区安全,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三股势力”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2016年6月23日至24日,上海合作组织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与会领导人签署了《上合组织成立十五周年塔什干宣言》。另外,2017年上合组织首次扩员,将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吸纳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使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地区和领域进一步延伸拓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