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西省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信息化生产组织管控背景

江西省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信息化生产组织管控背景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昌飞公司直升机产业发展必须以世界的眼光对标国际一流航空企业,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才能在新形势下不辱“国家使命”,担起“蓝天责任”。(二)原有生产管理模式难以适应科研与批产快速发展的需要昌飞公司在2008年前主要以科研为主,批生产为辅,2000-2008年9年中,大概每年平均订货量不到7架。昌飞公司原来的科研生产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存在较多短板,效率低下,难以适应公司科研与批产快速发展的需要。

江西省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信息化生产组织管控背景

(一)公司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面临的机遇

新的形势下,国际周边安全环境更趋复杂,对国防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后,战略性新兴行业已然成为市场新宠,我国正在着手构建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将以直升机为主,低空空域改革带来的通航业务和私人购机消费业务的增长,各地方政府为了改善民生,提高服务水平,纷纷购置直升机,等等,为公司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面对的挑战

强烈的市场信号也吸引了众多围观者。除了世界的航空制造企业,许多地方政府也纷纷抢滩航空制造,加快发展直升机产业,通过引进、投资和兴建直升机组装生产线、零配件加工、维修保障等项目,带动地方经济增长。直升机产业竞争异常激烈,国家对发展国产直升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昌飞公司直升机产业发展必须以世界的眼光对标国际一流航空企业,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才能在新形势下不辱“国家使命”,担起“蓝天责任”。

(二)原有生产管理模式难以适应科研与批产快速发展的需要(www.xing528.com)

昌飞公司在2008年前主要以科研为主,批生产为辅,2000-2008年9年中,大概每年平均订货量不到7架。近几年,平均每年承担6、7个型号的科研及改进改型任务,并担负近70架军民机的批产任务,且呈快速增长趋势。

如何加速研制、快速提高产能,做到多构型批生产线的及时切换,是公司急需破解的难题。

原来生产管理模式计划、组织、落实、考核四个环节脱节,没有有效系统使用先进管理工具和方法,未实现闭环管理,特点是:无法实现真正的过程管控;无限生产能力计划缺乏科学性;现场的指挥调度完全依赖于调度的嘴和调度的腿;考核只能凭感觉,凭关系,绩效基本脱离了车间的人均生产效率,无法用数据说话。

导致出现的现象:调度满厂跑;会议多;被迫加班应付;车间借口人力资源不够,设备能力、技术配合等不够,进度经常是一拖再拖;车间主任办公室变成“接待办”。

昌飞公司原来的科研生产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存在较多短板,效率低下,难以适应公司科研与批产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调整思路,创新管理方法和手段,摸索出适合昌飞发展需要的科研生产管理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