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大工作常用法律教程》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人大工作常用法律教程》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代立法工作更加强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融入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还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

《人大工作常用法律教程》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代立法工作更加强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法律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实践中,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和依法治理各个方面,用法律的权威来增强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要注意把一些基本道德规范转化为法律规范,使法律法规更多体现道德理念和人文关怀,通过法律的强制力来强化道德作用、确保道德底线,推动全社会道德素质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融入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还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还就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的路径方法作出明确的指示,指出“要把实践中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及时上升为法律规范,引导全社会崇德向善”。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和要求,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根本遵循。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宪法总纲,以“根本法”的法律权威,旗帜鲜明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为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法治体系、在全社会落地生根,提供了强大的宪法依据和制度保障。除宪法规定外,新制定的《英雄烈士保护法》《国歌法》《民法总则》《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电影产业促进法》《网络安全法》《慈善法》《国家安全法》和新修订的《公务员法》《广告法》《公共图书馆法》《教育法》等也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命题写入法律文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核心概念,除了“敬业”“友善”,都直接写入了法律文本。《民法总则》作为民法典和民事法律体系的理论和制度基石,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第一条就开宗明义地规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把平等、公正、诚信、和谐环保等作为基本原则加以规定,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其他各章节,则以规则等形式贯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如专门对作假、欺诈、胁迫、恶意串通、损害他人权益等行为作出否定性规定,鼓励见义勇为行为,保护英雄烈士人格权利,这些都是以法律的权威性维护和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