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实践-自制学具让科学课更精彩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实践-自制学具让科学课更精彩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验是学生直接认识自然、了解自然事物发展变化基本规律的重要工具,作为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请家长协助学生调查家中、单位电路出故障的原因和身边常见的各种开关。自制教具“人体验电球”可以让学生看到人体的确是导体,清楚地认识导体和绝缘体,让学生学会安全用电和保护自己。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实践-自制学具让科学课更精彩

小学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虽然没有科学家所做的实验那样复杂和规范,其目的也正是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探索、认识自然界中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从而能动地改造自然。实验是学生直接认识自然、了解自然事物发展变化基本规律的重要工具,作为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要上好科学课,我们必须让教具和学具丰富起来。多元化的教具和学具,在进行实验教学中对得出科学的结论有着很大的决定性作用。自制教具作为课程资源的有效补充内容之一,可以使师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习惯、方法、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设计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载体

(一)自制教学用具,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都有好奇心,都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好奇和敬畏,都爱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这也往往是学生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自感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充分体现做科学、体验科学、感受科学、领悟科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让学生参与实践,走向社会,去体会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处处都是科学,让科学学科源于实践、用于实践。通过自制教具,能够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并且自己动手制作的教具和学具能结合自己教学设计的特点,还能有效解决学校实验器材少的矛盾。例如,在教学《认识导体和绝缘体》时,课本中的电路检测器比较简单,学生将实验材料一件一件放上去,比较耽误时间,并且可能还会出现由于接触不良而影响或改变实验结论的情况。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制作“导体绝缘体检测器”,将整个装置设计成并联电路,这样可以同时检测多种材料,节省了时间,在带领学生制作的过程中也指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串联和并联电路。在教学《我来做个小开关》时,教师应为每组学生准备材料,让学生做一个按压式开关和一个扣压式开关,再做一个控制红灯、绿灯、黄灯的开关。同时请家长协助学生调查家中、单位电路出故障的原因和身边常见的各种开关。巧妙运用学具进行教学,避免了枯燥乏味的文字叙说和教师灌输式讲授。通过学具组装,发展学生思维,轻松化解教学难点,既让学生学有所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自制教学用具,让实验教学更有说服力

在日常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实验室的一些实验器材不能够满足教学需要,或者教学现象不明显,或者由于多次循环使用导致器材损耗严重,实验效果不好。因此,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及教学需要来调整、改造更新已有的教具,创制新的教具,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例如,教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导体与绝缘体》一课,仅用电路检测器来判断哪些常见的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是绰绰有余的,但是涉及人体是不是导体、水是不是导体的问题时,这个电路检测器就显得力不从心了。自制教具“人体验电球”可以让学生看到人体的确是导体,清楚地认识导体和绝缘体,让学生学会安全用电和保护自己。再如,在教学《电从哪里来》一课时,我自制了“水力发电”模型,学生看到当水缓缓地冲动水轮时,小灯泡发出了闪亮的小亮光,高兴得跳起来。在活动中,不但使他们了解了水力发电的原理与过程,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中树立了立志从事水电建设事业的远大理想。(www.xing528.com)

(三)自制教学用具,使课外探究生活

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究科学真理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现象也不能被束缚在教室和实验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校园、家庭、社区、公园、田野等是他们学科学、用科学更广阔的天地。教师要精心策划,激发学生将探究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兴趣,使课内、课外生活与社会互相结合,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地满足与发展。例如,教学《我来做个小开关》时,课堂上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并完成红绿灯装置,这时教师说:“为了更好地维护交通安全,通常在红灯变绿灯、绿灯变红灯的中间还会亮起什么灯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黄灯。”教师说:“那怎样在这个装置中加入黄灯呢?希望同学们课后试一试。”本来学生对“电”单元的学习就非常感兴趣,这时候适时抛出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积极性大增,顺利将探究活动引向纵深。

又如,在学习了“物体的热胀冷缩”,知道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设计实验继续去探究生活中的牛奶花生油等是不是同样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有了前面生活化的实验材料做铺垫,这样的课外探究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生活化的课外活动既巩固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其思维能力,促使他们的探究能力发展,培养创新精神,还有助于学生将课堂学得的科学知识、技能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学以致用。久而久之,学生乐于对周围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自制教具学具不仅节约了资金,还在课堂内外给了学生一个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向主动探索、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使“教”与“学”之间产生互动作用,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