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实现全面发展

教育: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实现全面发展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是一项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的生命事业。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自然成为教育的应然发展和现实使然,更是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核心与使命。立德树人只有在教育具体实践中才能得到反映,而有效教育实践必须遵循教育本质规律才能实现。本真的教育应该要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尽心释性、率性而育、守和化育。

教育: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实现全面发展

随着中国走进新时代教育承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使命,教育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个人生存需要和心理诉求,而更应从社会性的基础上考虑人的精神性培育。教育既需要从人的立场出发,又要跳出圈外看教育,这样才有可能促进人的生命发展价值、工具性价值、社会性价值的协调提升。这是未来教育的现实使然和发展应然。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这是我国新时代教育现代化多元统一价值逻辑的科学表达,彰显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取向,指明了现代社会的育人方向。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已成为政府施政的重要指针教育界的共识、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理想追求。这正是新时代国民教育的不刊之论。但是,面对不同的教育和被教育对象,教育供给与诉求方枘圆凿,甚至南辕北辙,自然就会衍生出纷繁复杂的问题,同时也催生出不同的教育流派、教育模式,让很多教师、家长目不暇接或雾里看花,导致东风来西边倒、西风来东边倒的“钟摆效应”。其主要原因是这部分教师、家长在教育中欠缺教育哲学思想,没有从生命本质和教育哲学去思考教育的发展,而更多的是从经验主义拿来主义出发,甚至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出现有悖于教育的本质规律和生命的成长规律的现象。这就会不由自主地让教育过程被忽略、让教育主体被漠视、脱离教育实际,导致事倍功半,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教育效果背离初衷。

有道、育有方、遵有循。教育是一项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的生命事业。生命的发展依赖外因和内因,它的发展过程是持续而复杂的动态过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生命的发展过程中蕴藏着亘古不变的本质规律,生命在大自然中不是抽象的存在,而是像大自然客观事物一样是具体的存在,正如自然界没有抽象的动植物,同样在现实社会中也没有抽象的人。我们要明白儿童是具体的人,不是抽象的人。因此,它需要在教育的过程中遵循其内在的规律,才能做到道法自然、务本求真,以此促进生命化育、焕发生命活力。如此看来,脱离人的生命发展旨归的教育,也只不过是一场梦幻泡影罢了。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孤立于社会之中做研究,否则就会演变成为空中楼阁。而且,人不只是单纯的教育对象,还是教育的核心。所以,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生命+”的过程,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要始终做到眼中有人、手中有人、口中有人、心中有人,让受教者直面生命成长,在道德、精神、环境、学识、人文等方面拥有尊严和自信,拥有自主和自由,满怀理想和向往,启迪思考和探究,迈向创造和生长,让整个人的发展过程变得和洽舒畅、灵动自然。换言之,站在人的生命和生长的立场,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社会性必须得到协调,自发性和适应性必须能够统一融合,立德与树人必须成为初衷与归宿。这正是教育追求的永恒之道。(www.xing528.com)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自然成为教育的应然发展和现实使然,更是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核心与使命。立德树人只有在教育具体实践中才能得到反映,而有效教育实践必须遵循教育本质规律才能实现。我们都知道教育规律是弥散在教育过程中的一种“常道”,需要每位教育者“守其道”“悟其理”“践其行”,以避免在教育取向上本末倒置、教育内容上主次不分、教育效果上事倍功半,从而让教育与生命共振、与生长同行。

但是,由于现实教育过程中相当部分教师受师道尊严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容易将学生物化、教师神化,把学生看成教育过程中的一种恒量,这都是有违教育规律的。本真的教育应该要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尽心释性、率性而育、守和化育。只有学生在学习发展的过程中与各相关要素保持动态和合关系,才有可能让生命自然舒展、绽放活力、蓬勃发展,为终身成长和未来幸福夯实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