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培养孩子的中国生命哲学

教育:培养孩子的中国生命哲学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然生命的发展延续和品质提升离不开“和”的环境,这是中国生命哲学的基础。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梳理清楚生命哲学基础和教育发展观念。这是中国生命哲学的基础,也是教育发展始终离不开的理论依据和文化根源,对育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具有指导性意义。

教育:培养孩子的中国生命哲学

人是文化的产物,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更是中国教育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面对汹涌而至的信息社会,人们的教育价值取向、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都随之发生了变化,导致教育思想流派层出不穷,部分教育者也不知何去何从。有的崇洋媚外、妄自菲薄;有的故步自封、妄自尊大;更多是凭着个人经验惯性或复制别人成功经验,而忽略了教育发展的主体变量,以及主体发展对“和”的内在需求。自然生命的发展延续和品质提升离不开“和”的环境,这是中国生命哲学的基础。

人是文化的创造者、捍卫者、分享者,不同的地区、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积淀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有人认为考察文化的差异性,最重要的是从不同的视角分析其对生命的态度,其中包括:人的生命从哪里来?生命怎样维系?生命的意义在哪里?这一系列问题在不同背景下形成了不同的生命观。不同的生命观对教育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成为教育哲学的重要思想来源。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梳理清楚生命哲学基础和教育发展观念。

现在世界不同文化背景下有这三种典型的生命观:第一种是以西方基督教文化为代表的生命观,它认为一切现实世界的生命,包括人类在内,都是由一个在现实世界之外的至高意志创造、管理和调控。它认为神是这个世界的造物主,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应该遵从神的意志。第二种是印度文化的生命观,它认为这个现实世界之上还有一个神的世界,现实世界的一切生物也是由这个神的世界来创造和控制,印度文化强调一个生命结束后,他还会有一个未来的生命,生命是可以轮回的。第三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观,这种生命观强调“和生万物”,最有代表性的是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所强调的:“天地合气,物偶自生;天地合气,万物自生。”体现了他“自然无为”的哲学思想,他相信一切生命都是自然和合生成的,而不是另外一个世界创造出来的。也正如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所言:“生命本身的秘密——这种创造性的力量从受孕的那个时刻起就指导着人的机体。”[1](www.xing528.com)

中国文化非常强调人与人之间、物与事之间、事与事之间的内在关系。人与周边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只有和周边的万事万物和谐统一才能够自然地生存和发展。这种生命观对我们中国的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之处在于强调天地人和。像老子就认为,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大。人大,是因为上接天、下接地,又关乎道。此道的实质是天人合一,让人成为核心,成为目的。这是中国生命哲学的基础,也是教育发展始终离不开的理论依据和文化根源,对育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具有指导性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