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投经验:如何应对焦虑并提升投资决策

创投经验:如何应对焦虑并提升投资决策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奕跳槽到一家新基金公司没多久,他在老东家所投的第二个公司就宣告了死亡。其实,周奕对这个结果早有预料,但这个过程依然令他倍感煎熬。能尽早品尝失败的周奕已经属于幸运的少数了,因为他所在的机构很有魄力地给予新人大量的决策权。周奕对这件事也已经想得很明白:“一个投资人不可能投到所有的好项目,有些东西错过了就算了,可以反思原因,也可以总结经验,但千万不能因为焦虑而变得盲目跟风,从而失去自己的判断。”

创投经验:如何应对焦虑并提升投资决策

比起飘忽不定的成就感,更有如影随形的焦虑感折磨着这群年轻人。

对于极少数有机会出手的年轻投资人,品尝所投项目的失败总是痛苦的。周奕跳槽到一家新基金公司没多久,他在老东家所投的第二个公司就宣告了死亡。

其实,周奕对这个结果早有预料,但这个过程依然令他倍感煎熬。“投的时候合伙人就说这个项目的成功率可能非常低,但还是鼓励我放点钱试试。在投了之后的3个月里,产品的数据已经越来越不好,那时每天都很焦虑,好像在等着宣判死刑的那一天。”

而那些还活着的公司对他来说同样也是焦虑的来源,尤其是当他知道公司现金只能再支撑一两个月的时候。“每天晚上12点躺下后,这个公司过往的一切会像电影一样在脑子里放个不停,持续好几个小时。”

能尽早品尝失败的周奕已经属于幸运的少数了,因为他所在的机构很有魄力地给予新人大量的决策权。而更多的年轻投资人根本无缘体会扣动扳机时双手的颤抖,他们的焦虑几乎全部集中在前期发现资源上——不少喜欢做研究、求知欲旺盛的年轻人进入这个行业的第一天就意外地发现:这个行业更需要他们的社交能力。这给他们带来很大压力

“最早的时候出差很多,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因为晚去了几小时、价格翻倍而错过一个好项目的周奕在之后的日子里都绷着一根弦。“有能够接触到新项目的活动就会去参加,虽然知道效率很低,大量的无效信息充斥,却也不敢怠慢。”

刚入行的投资人几乎都经历过这样一个疲惫的阶段。

所幸,周奕现在倒是从容了不少。“要跟已经结交的创业者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他们往往会有很多朋友、合作伙伴都是潜在的资源。同行间反倒交流效率不高。”

他也确实花了一些时间来思考社交这件事。“之前觉得社交不够多是自己不够努力,后来我觉得每个人很难改变自己的性格,应该找到自己擅长的方法。”

刚入行的投资人几乎都会经历一段“从兴奋到迷茫”的过程,当兴奋感不再,取而代之的就是焦虑感了。(www.xing528.com)

王岩向我描述了自己的状态:“前两个月看什么项目都觉得靠谱,恨不得每个项目都投。、两个月之后,就看什么项目都觉得不靠谱了,因为看到的风险和失败越来越多。这是非常极端的两种状态,会让我有点不知所措和感到失去方向。”

而这种焦虑背后都隐藏一种深深的恐惧——投错项目。

事实上,一些大基金公司的美元LP(有限合伙人)并不这么看。周奕告诉我:“如果你的portfolio里少有失败的项目,一些LP甚至还会挑战你——如果你的项目死得不够多,说明你的风格不够冒险,而我们就是希望你去找到更多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毕竟,最终衡量一个投资人投得好不好,不是看他死了多少公司,而是成了多少公司。

所以,年轻的投资人应该学会坦然接受一件事情:自己做的是早期投资,投的很多公司就是会遭遇失败,因为很多时候自己做出的决定就是错误的决定。

其实,比起经历项目逐渐死掉的切肤之焦虑,还有两种焦虑更是延绵不绝,那便是“看到自己没投进去的公司发展得很好”和“好的公司自己压根儿没看到”。

正如熊晓鸽所说:VC是一个你永远都在后悔的行业。

但在当下这个风口盛行的时代,错过一个风口足以让人后悔得扼腕。很多年轻的投资人因害怕错失风口里的项目,而变得越来越迷茫。

已经做过两家基金合伙人的胡博予在自己的知乎专栏里写道:“等到错过一些让人捶胸顿足的机会,然后也用几百万美元打过几个水漂之后,你才能慢慢地冷静下来,明白一个道理——该是你赚的钱,总归是你的;不该是你赚的钱,急也急不来。”

周奕对这件事也已经想得很明白:“一个投资人不可能投到所有的好项目,有些东西错过了就算了,可以反思原因,也可以总结经验,但千万不能因为焦虑而变得盲目跟风,从而失去自己的判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