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图像符号与意识形态的紧密联系

图像符号与意识形态的紧密联系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罗兰·巴特认为,图像和语言一样,虽然不同人对于图像的解读不同,但都不会损害图像本身的“语言”,语言、图像等符号具有表意功能,因而符号学通过“意识形态”领域就涵盖了所有领域。“二战”期间,美国政府展开的一系列战争动员宣传中,图像成为其意识形态宣传的重要载体。

图像符号与意识形态的紧密联系

符号是象征、代表、表示、预示、暗示或指示另一种事物的媒介,它可以以具体形式出现,如一个国家的国旗就是这个国家的一种符号象征,也可以以抽象的形式出现,如数字、字符、概念、感情、思想等。卢埃林认为人类政治活动离不开符号的运用,人基本上都是二维的人,即同时是“政治人”和“符号人”。在日常交易中,权力借助各种具有政治含义的符号客观存在、自我发展、自我维护、自我表现、自我装饰。[2]

长期以来,各类符号中,语言被认为是最为常用、典型的符号,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法国著名的符号学家罗兰·巴特用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来分析符号,并以此为基础运用符号学理论对于图像及图像的表意功能进行了研究。罗兰·巴特认为,图像和语言一样,虽然不同人对于图像的解读不同,但都不会损害图像本身的“语言”,语言、图像等符号具有表意功能,因而符号学通过“意识形态”领域就涵盖了所有领域。[3]图像符号与意识形态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在一定意义上,图像符号在表意中实现了意识形态的图像化表达,亦实现了意识形态具象化表达、意识形态感性化表达和意识形态隐蔽化表达。

第一,图像符号与意识形态具象化。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市民社会是受生产力制约又制约着生产力的交往方式,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中发展起来的经济基础,而建立在其上的社会制度和各种社会意识形式就形成了人类社会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反映经济基础性质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理论层面的意识形态(政治法律思想、哲学艺术宗教等)和非理论层面的意识形态。作为观念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是观念的抽象集合,必须寓于具体的形式中。图像符号具有独立表意功能,特定的图像符号承载着特定的思想意识,其背后蕴含着特定的价值导向,是抽象的意识形态的具象化表达。(www.xing528.com)

第二,图像符号与意识形态感性化。马克思认为:“在不同的财产形式上,在社会生存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的、表现独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4]意识形态是对一定社会存在的观念反映,其本身是无形的,需要借助各种形式呈现。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意识形态并不总是以由概念辨析、逻辑演绎形成的理论形式呈现,还以各种想法、情感、态度等感性形式表现出来,简单直观、形象生动的图像符号就是意识形态“看的见”的感性表达。

第三,图像符号与意识形态隐蔽化。图像符号具有独立表意功能,同时,图像符号充满“象征”和“隐喻”,意识形态蕴含于具体的图像符号之中,实现了意识形态更隐蔽化的表达。起初,反V字手势英国原来表示对对手的侮辱,自“二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高举正V字手势鼓舞士气后,V字手势成为乐观、胜利等积极情绪的代表。“二战”期间,美国政府展开的一系列战争动员宣传中,图像成为其意识形态宣传的重要载体。为了鼓舞士气,美国关于二战宣传的书式火柴盒上都印有V形图像,反映了人们对胜利的愿望,同时激起人们同纳粹斗争到底的决心。在这种意识形态图像化的表达下,意识形态以图像为载体,隐藏在图像之后,意识形态对人的影响是一个不易察觉的过程,意识形态不知不觉地实现了对人的教化、灌输、宣传和动员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