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其他国家创造方法的形成与实践发展

其他国家创造方法的形成与实践发展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苏联在世界创造技法的研究与实践中做出了巨大贡献。1980年,这个学院出版了苏联第一部《创造学原理》,主要论述创造技法。苏联还在一些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设立了专业性的创造学研究部门,其中包括用电脑等最新设备和方法进行创造技法的研发。总之,国际创造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大量成果,为日本创造学及其创造技法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前提基础和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其他国家创造方法的形成与实践发展

苏联关于创造学的研究与实践也相对较早。1932年就成立了群众性的发明创造团体“全苏发明家志愿协会”,后来,在国家发明和发现委员会统领下改名为“全苏发明家和合理化建议者协会”,这一群众组织拥有1300万名会员和10万个基层组织。另外,苏联还曾拥有2万个“社会设计局”,有20万名经验丰富的工程工艺专家在这里工作,专门为那些有创造构思但缺乏必要技术知识的组织或个人提供技术帮助。

苏联在世界创造技法的研究与实践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苏联学者彼得利斯在《发挥你的潜能》一书中就强调:“发明是一种从偶然发现到对新技术问题有计划地精心研究的过程。现在人们越来越强调有关发明的方法,认为这种方法应该而且能够得到完善,必须教会人们如何去发明(事实上,人们已经这样做了)。”[5]

1946年开始,由苏联发明家、发明家协会主席根里奇·阿奇舒勒(Genrich S.Altshul ler)领导的数十家大学、研究所和企业组成的研究团体,花费1500人/年,在研究了世界各国250万份高水平专利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具有完整体系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和方法即TRIZ(俄文的英文音译“Teoriya Resheniya Izobreatatel-skich Zadatch”的词头缩写,含义即发明问题解决理论)。[6]TRIZ理论曾被苏联列为国家机密禁止在国外传播和应用。它为二战后苏联的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立下了赫赫战功,极大地提高了苏联的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成果令当时的西方发达国家望尘莫及。20世纪80年代中期,伴随着苏联当时的一些外籍科学家陆续迁徙海外,TRIZ理论才逐渐浮出水面,被介绍、引进到其他国家。

1964年,Г.布什提出“七次探索”方略,他认为,发明思想有两个途径,一是逻辑的,一是直觉的。但“七次方略”属于有条理的方法,主要立足于有魔力的数字7,将发明过程分为七个阶段,问七个关键问题(与5W1H法类似),在下一层次的提问中还有其种类比,七种战术手段,即七种转换方法等,布什在他的体系中共总结了300多种发明的措施。[7]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苏联出版了Г.布什的《发明家创造学原理》和《技术创造算法》、A.波洛文金主编的《寻求新技术方案的一些技法》等专著。1976年,乌克兰德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冶金学院开始把“技术创造原理”列为课程。1980年,这个学院出版了苏联第一部《创造学原理》,主要论述创造技法。(www.xing528.com)

苏联政府重视大学生创造力开发,在部分大学中开设了“科学研究原理”课(42学时)和“技术创造原理”课(56学时)。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设计,1985年的时候就有437所高校建立了大学生设计局,参加的学生达10万多人,为社会做出了很多贡献。苏联还在一些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设立了专业性的创造学研究部门,其中包括用电脑等最新设备和方法进行创造技法的研发。

此外,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等国也都有各自的创造力研究与实践的传统,同时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介绍和学习美国的科研成果,相互之间进行多渠道的交流,共同促进创造力研究与实践的发展。

总之,国际创造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大量成果,为日本创造学及其创造技法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前提基础和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