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审美参与的身体化转向

审美参与的身体化转向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原汁原味的山野进入室内,再从传统的艺术馆、剧场走向网络视频,新媒介的发展使音乐的视觉呈现重新凸显,成为与“心灵美学”相补充的身体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身体美学不仅包括演奏者的神情姿态,更泛化至服饰、妆容乃至演出场景。

审美参与的身体化转向

民乐作为听觉艺术,其视觉观赏价值常被埋没。萧梅认为,作为结果,声音结构的再现不仅仅具有听觉的时间维度,亦包括身体行为及其范畴的空间关系和文化含义,呼吁关注音乐的制造和使用。[20]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乐原多发生于日常生活,如花鼓唢呐等,在生产活动、民族节庆、婚丧嫁娶中乐师与表演者在音乐力度、强弱、时长方面的表现与其身姿手势、场步动作密不可分,反映人们最直接、最真切的思想感情。而当它处于室内演奏,出现了两种极端的视觉效果:其一是极大压缩视觉观赏空间,成为高规范性的纯艺术演奏;其二是如风靡一时的新民乐,注重舞台表演效果,走大众化、通俗化道路。

新媒介环境下的视听时代,数字视听展现了强大的创造力、传播力和感染力,并逐渐向传统文化领域扩张、渗透与融合,视听生产和传播在整体文化时空与文化市场中的地位逐渐居于主导。[21]从纯音频传播到短视频常态化,传统民乐演奏不再以单一的方式呈现陈旧的民乐曲目,转而更加注重视觉效果以提升普及度与流行度。如国风音乐团队自得琴社,最开始以箫、笛、古琴古筝改编和演奏流行音乐和游戏配乐,后采用不同朝代的服装为不同的音乐拍MV,如《空山鸟语》采用的是上海装束复原小组提供的宋朝服装,《长安十二时辰幻想曲》采用的则是盛唐装饰,在衣衫花纹、头饰、妆容方面都最大限度地还原古代真实面貌。根据演奏风格,后期对画面进行细微调整,例如《空山鸟语》由于复原的服饰色彩斑斓,为避免强烈的对比,后期将白色背景调为暖黄,就像纸张自然泛黄的古画意境全出,受到观众一致好评。作为一个小众音乐类型,自得琴社优异的策划、曲目改编和现场拍摄给观众完美的视听体验,在B站、YouTube、微博等平台受到全球粉丝的高度追捧。(www.xing528.com)

从原汁原味的山野进入室内,再从传统的艺术馆、剧场走向网络视频,新媒介的发展使音乐的视觉呈现重新凸显,成为与“心灵美学”相补充的身体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身体美学不仅包括演奏者的神情姿态,更泛化至服饰、妆容乃至演出场景。音乐的视觉转向会影响音乐的表意效果:一方面,“多媒介配合能使表意更加明确,更加丰富,合起来作用于解释”。[22]另一方面,音乐的视觉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减音乐本身的魅力,受众对这些视觉化呈现的关注度有时甚至会超过音乐本身,如自得琴社的演奏,观众沉迷于精致的画面,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音乐的品味与领悟。此外,多媒介的表现力有可能削弱音乐自身的表达。多媒介的确能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加强受众的沉浸体验,但感染力的强弱并不能决定音乐艺术性的强弱。视觉影像对音乐的过度阐释,往往会阻碍观众的创造性联想,MV的整体风格往往已经暗示了音乐的主要思想内容,接受者被卷入同样的场景中,个人化的品味被画面预设所替代,审美个性在某种程度上消解,过强的视觉参与妨碍了艺术心灵美学的启发。[23]可见,音乐在由听觉符号编码转向多媒介符号编码的过程中,其艺术表意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如何平衡视觉媒介与听觉内容、身体参与与心灵美学,通过审美的身体化建构培育人类高级情感,亦是新媒介环境下音乐艺术的重要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