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聚精会神:科学家实验中的专注力

聚精会神:科学家实验中的专注力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科学家正在作一个实验的时候,他也在聚精会神。即使同一个人对于同一个对象也会有不同的意象。其次,我们还要解释所谓聚精会神,乃是把我们全部的意识集中在某一点,而并不是只把意识的

聚精会神:科学家实验中的专注力

这种聚精会神,是指当我们对于事物的形相有所知觉时的凝神作用。当我们作哲理上的玄想时,我们也在聚精会神。当我们谈恋爱的时候,我们也在聚精会神。当科学家正在作一个实验的时候,他也在聚精会神。那末,请问美感中的聚精会神和其他经验中的聚精会神,有什么不同呢?我们的答案就是说,这种凝神作用的发生是正当我们对于事物形相有所知觉的时候。所以当我们解释美感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重形相的知觉。当我们做科学实验的时候,我们在寻求事物之间的前因后果。当我们有哲学思考的时候,我们在寻求概念之间的融贯一致。当我们追求情偶的时候,我们在寻求感情之间的调整协和。但是当我们对形相知觉的时候,我们在观照事物对我们所起的意象之间的完整无碍。所以我们现在进一步来讨论:(甲)所谓形相的知觉是什么?(乙)聚精会神是一种怎样的心理状态?(丙)所谓完整无碍作何解释?

第一,所谓形相的知觉,就是注重我们所知觉的事物的表面,而不注重它的本质。例如当我们欣赏一处田园风景的时候,我们并不在研究那座小桥是松木的还是杉木的,我们不在分别那群小鸡是意大利种还是中国种,我们又不在替那丛红花绿叶分科别类,但是我们是在对于这整个景致中的各种色彩的配置,形象的比例,声音的调协,作一种意象上的观点。换句话说,这种经验是偏向于知觉方面,而不是偏向于理性方面的。我说它是偏向于知觉,这当然是说它并不纯粹是知觉的,非但如此,而且我们还要说它是不知不觉信任在理性中的知觉。为说明这一点起见,我们又要懂得:(a)意象和概念的不同;(b)同一对象因人因地而有不同的意象;(c)意象不能离概念。

当我站在母亲的前面时,我看见她的容貌仪态,这是知觉。当她不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的脑海中仍然浮现出她老人家的容颜,这是意象。无论是眼前的知觉或是心目中的意象,这都是个别的显现。在知觉对象或意象中,我们都是作一个全局的反应,而并没有把它加以分析。“母亲”这个概念乃是一种特殊的关系,这个概念是普遍的、抽象的。知觉对象或意象是感觉器官的对象,而概念是思想的对象。例如我们看见张三、李四、赵大、王二,这些人都是我们所能知觉的。但是我们看不见“人”这个抽象概念。我们能看见一张椅子,但是我们看不见“座”这个概念。我们可以想到“人”是什么意义,但是这个意义是我们所不能感觉的。这是意象和概念的分别。

意象在各人心目中是各不相同的,但是概念在各人心里面有相同的意义。例如有人问我:“你昨天在草地上看见一个什么东西?”我说:“我看见了一只小狗。”他听了之下能够知道我看见的是什么东西,但是在他的心目中,并不能显现那个被我昨天所看见的小狗。“狗”的概念我们大家都是一致的,但是在各人心目中所显现出来的狗的意象,却是各不相同的。何以在个人心目中狗的意象会各不相同呢?这是由于各人过去的经验和目前的情趣不同。即使同一个人对于同一个对象也会有不同的意象。例如罗沙赫(Roschach)曾经做过一个心理实验,他预备一种墨迹给各人看,请他们把所看见的东西讲出来。结果有人说是两个小狗跳舞,有人说是一只蝴蝶,有人说是两个老头儿接吻。各人的反应随着个人的人格、修养、经验、学识而不同。一枝梅花在此人心目中显现一位高士,在另一人心目中现出一个美人。

有人主张意象是属于感觉方面的,于是把它归于直觉的知识,以别于名理的知识。这就是说,意象是脱离概念而孤立的。例如朱光潜先生在他的《文艺心理学》里面说:“我们直觉A时,就把全副心神注在A本身上面,不旁迁他涉,不管它为某某。A在心中只是一个无沾无碍的独立自足的意象。A如果代表玫瑰,它在心中就只是一朵玫瑰的图形。如果联想到‘玫瑰是木本花’,就失其为直觉了。这种独立自足的意象或图形,就是我们所说的‘形相’。”我们虽不联想到“玫瑰是木本花”,但是我们会不会想象到“甜蜜”、“爱情”、“美人”和那天黄昏她送我一束玫瑰时的情境?如果没有这些,如果根本不知道“这是玫瑰”,“这是图形”,那末我们心目中可不就只剩下了模糊的一团么?假使确是如此的话,那末朱先生何以又说:“这里面所谓‘形相’并非天生自在,一成不变的。……它是观赏者的性格和情趣的返照。观赏者的性格和情趣随人随时随地不同,直觉所得的形相也因而千变万化。”什么是“性格和情趣”?我们以为它们就是过去经验所组织成功的。所谓过去的经验就是知识,就是名理的概念。假使没有名理概念,我们就不能有所谓过去的经验;假使我们没有过去的经验,我们就不能有所谓的性格情趣;假使我们没有性格情趣,那末所谓形相随性格情趣而转变的话就说不通了。所以我们认为意象里面包括有概念名理,只是因为我们专心一致精神凝注而不觉概念名理活动罢了。其实我们所批评的不是朱先生而是克罗齐形式派的美学,因为朱先生自己也看清楚这个错误。他说:“我对于美学的意见和四年前写初稿时的相较,经过一个很重要的变迁。从前我受康德到克罗齐一线相传的形式派美学的束缚,以为美感经验纯粹地是形相的直觉,在聚精会神中我们观赏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不旁迁他涉,所以抽象的思考联想、道德观念等等都是美感范围以外的事,现在我察觉人生是有机体;科学的、伦理的和美感的种种活动,在理论上虽可分析,在事实上却不可分割开来,使彼此互相绝缘。因此,我根本反对克罗齐派形式美学所根据的机械观和所用的抽象的分析法。”(《文艺心理学》作者自白)

第二,我们来讲聚精会神的心理状态。当我们聚精会神射注在一个对象的时候,这个对象并不是和它四周的许多东西孤立绝缘,而是从它四周的背景中突特的显现出来。在我们的知觉中没有一个对象能够离开它的背景而独立存在。例如晚餐时台子上的圆盘,其实这盘子本身在我们直接感觉的时候是椭圆形的,而不是圆形的。但是在我们看起来它是圆形的而不是椭圆的,这是因为我们对于某一个对象的知觉,乃是受它和它的背景之间的关系所决定,而不是受它本身单独所决定的。假使我们设法使这盘子和它的背景两下隔离,使它孤立绝缘,其结果,这盘子在我们看起来便是椭圆的而不是圆的了。这说明我们对于一个对象的知觉乃是不能和它的四周分开的。其次,我们还要解释所谓聚精会神,乃是把我们全部的意识集中在某一点,而并不是只把意识的一部分去注射在某一对象。粗略的说,我们的意识活动可以分成三层圈子。在知觉场的中心有最清晰的意识范围。当我们聚精会神的时候,这个中心便缩小到很小的一点上。在这个中心意识的外围,我们有一种比较模糊的意识。在这个模糊的意识圈的旁沿,便是无意识的境界。例如我们在课堂里面听先生讲书的时候,先生的言行便在我们的意识中心。我们都聚精会神地领略他的演讲。至于我们四周的同学,先生背后的黑板,后排同学私语的微声,都在我们的中心意识的外围,我们模糊的知觉它们,而不甚清晰。但是当先生和同学全体静默几分钟的时候,我们马上就会听见窗外的鸟叫、蝉鸣,外处的嘈杂人声等等,这都是在我们刚刚凝神听讲时所未曾听见的声音,这些声音便超越了我们的意识界限之外了。这三个意识层次——清晰的意识层、模糊的意识层、无意识层——并不是彼此独立而脱节的。中心意识好比是大海里面的一个小孤岛,但是这个小岛并非孤独漂浮在海面上的。在海面下它有一种较大的基础,海水可以上涨而使这岛在水面上的面积缩小到最低程度,这便是我们所谓聚精会神时的心理状态。这个心理状态似乎是孤立绝缘的,但是它有全部意识活动做基础的。(www.xing528.com)

第三,我们要说明在美感经验中的形相乃是一种完整的组织。在美感经验中各部分组织成功一个完整的有机体,而这个有机体是有节奏性的。杜威在他的《经验艺术论》里面说:

“在美感对象中有许多的力量组织成功了一种特殊的节奏,而这些力量在别的时际和别的事物发生关系的时候,却是游离分开的。这个有特殊节奏的组织,把这些原来分散的力量互相牵制起来,这个有节奏性的组织,就是我们所谓‘清晰’、‘浓厚’、‘专一’。在潜伏状态中彼此独立的力量,会因为要产生一种经验而互相激荡,互相合作。”(第一七六~七页)

他又说:

“每当前进一步的时候,这个过程同时就是累积过去的步骤和满足过去的希望,而每当累积过去的步骤和满足过去的希望时,这过程同时就在加强未来的愿望,这便产生了所谓节奏……在有节奏的程序中,即使在每一个休止和停顿的地方,它一方面是限制和画刻一个单元的个性,另一方面是使各个单位之间有一种连接作用。在音乐里面有停顿的地方,并不是一无所有的空白,而是一种有节奏的静声。它一方面把过去的音节作一句逗,另一方面又向着未来作进一步的传递。”(一七二页)

例如一首歌曲,它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中每一个音韵对于这个有机体都是有所贡献的。假使我们把其中的一部分抽出来之后,一方面这个歌曲已不成其为歌曲,另一方面这一部分也失去了它在整个歌曲中所表现的特点。我们对于一幅图画的观赏也是完整一气的,其它的韵色形态,一定要配合成功一个完整的全体,这个全体再和我们整个人格融会一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