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衍生品定价风险与风险溢酬研究

衍生品定价风险与风险溢酬研究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第2章文献综述之后,本书的第3章从理论上奠定了全书研究的基础。基于第3章的理论推导,第4章提出了六个研究假说,并进行了相应的数值模拟研究。这一章的主要功能有二:第一,用数值模拟证实第3章得到的结论。图1.1为全书逻辑框架图。

衍生品定价风险与风险溢酬研究

基于前述“模型风险”与“复制误差”的定义,本书分别从理论、数值模拟和实证研究的角度对衍生品的模型风险问题进行了研究。

在第2章文献综述之后,本书的第3章从理论上奠定了全书研究的基础。在这一章中,本书首先论证了将“模型风险”定义为“复制误差”的合理性和优点,然后分别从模型设定偏误、模型参数的随机性和模型未涵盖风险源的影响这三个方面详细考察了模型风险对金融机构衍生品交易账户盈亏(即复制误差)的可能影响。这一章的重要特点是:在资产定价的经典理论框架下,首次将市场上广泛使用的Delta复制策略、参数复制策略以及重要的跳跃风险、波动率风险等均纳入了模型风险的分析和考察,得到了一系列或具有现实可行性,或可以进行数值模拟,或可以进行实证研究的结论,为后文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基于第3章的理论推导,第4章提出了六个研究假说,并进行了相应的数值模拟研究。这一章的主要功能有二:第一,用数值模拟证实第3章得到的结论。具体而言,考察和比较了不同近似模型在不同复制策略下的复制误差和模型风险,也考察了各种因素(如跳跃风险的存在和变化等)对复制误差和模型风险可能产生的影响。第二,为模型风险和复制误差的数值模拟研究提供研究方法和研究示例。

由于在前几章的研究中发现,如果标的资产价格存在跳跃但却在模型中被遗漏,将会造成严重的模型风险,也就是说,跳跃风险可能是导致模型风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本书的第5章和第6章分别针对美国期权市场和中国股票市场的跳跃风险和跳跃风险溢酬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鉴于美国已有发达的期权市场,第5章的研究承袭前几章的研究思路,用Delta对冲组合[7]研究了美国股指期权中隐含的跳跃风险和跳跃风险溢酬问题,考察美国股票市场上是否存在跳跃风险问题。而针对中国还没有期权市场的现状,第6章独辟蹊径,首先在随机贴现因子和资产定价经典理论的框架下,证明了从衍生品市场上估计得到的跳跃风险溢酬和用Fama-MacBeth两步法[8]从标的资产市场上估计得到的跳跃风险溢酬在理论上的等价性;即,仅利用标的资产市场的价格信息,我们同样可以考察模型风险的重要来源——跳跃风险。在此基础上,第6章详细地考察了中国A股市场的跳跃风险和跳跃风险溢酬问题。这样,全书实际上从三个角度——数值模拟、基于期权数据Delta复制的研究角度,基于标的资产数据的系统性风险研究角度,较为全面而深入地考察了跳跃风险问题。图1.1为全书逻辑框架图。(www.xing528.com)

图1.1 全文逻辑框架图

总之,在理论上提出模型风险的新定义和新研究思路之后,限于篇幅和研究的高度复杂性,本书尚未对所有相关问题都进行深入的研究,而是主要针对市场最常用的Delta复制策略、参数复制策略等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对最重要的模型风险——跳跃风险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分别用美国期权数据和中国股票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