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敦煌石窟艺术:人物形象的变迁与特点

敦煌石窟艺术:人物形象的变迁与特点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敦煌艺术早期的人物形象,较多夸张和想象的成分。经过隋代近四十年的探索,唐代的雕塑和画像均趋于写实,并以比例适度、面相丰腴、体态健美、庄严沉静为造型风格特点。18所述十分真切。不仅敦煌石窟,而且所有出土的或传世的唐代艺术品中,人物形象莫不如此。敦煌艺术造型上的另一个特点是菩萨形象的世俗化和女性化。20韩幹在宝应寺所画释梵天女,“悉齐公妓小小等写真也”21。

敦煌石窟艺术:人物形象的变迁与特点

敦煌艺术早期的人物形象,较多夸张和想象的成分。经过隋代近四十年的探索,唐代的雕塑和画像均趋于写实,并以比例适度、面相丰腴、体态健美、庄严沉静为造型风格特点。宋代人董逌谈到唐代绘画时说:“人物丰浓,肌胜于骨……此固唐世所尚,尝见诸说太真妃丰肌秀骨,今见于画亦肌胜于骨,昔韩公言曲眉丰颊,便知唐人所尚以丰肥为美。”18所述十分真切。这种形象(有人称之为“胖胖型”)出之于现实生活,代表了宫廷贵族和上层社会的审美观,至盛唐乃蔚然成风。不仅敦煌石窟,而且所有出土的或传世的唐代艺术品中,人物形象莫不如此。

敦煌艺术造型上的另一个特点是菩萨形象的世俗化和女性化。第205窟的游戏坐观音、第45窟侍立的菩萨和第217窟壁画中的菩萨,都是丰腴健美、意态温婉,俨若妇人;而且头束唐人的高髻,佩戴宫嫔的钏饰,着贵妇人的透体罗裙和锦帔,“慈眼视物,无可畏之色”19。所以道诚说:“造像梵相,宋齐间皆唇厚鼻隆目长颐丰,挺然丈夫之相。自唐来笔工皆端严柔弱似妓女之貌,故今人夸宫娃如菩萨也。”20韩幹在宝应寺所画释梵天女,“悉齐公妓小小等写真也”21。可见唐代佛教人物形象,已普遍采用世俗生活中的人物作为蓝本。关于这一点,宋人郭若虚说:“今之画者,但贵其姥丽之容,是取悦于众目,不达画之理趣也。”22话虽含贬义,却也说明菩萨像的女性化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因而得到广泛的支持。(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