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定西师专四十年:不断成长,铭记历程

定西师专四十年:不断成长,铭记历程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十二年来,我不断尝试新的课程,不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思考新的教学问题,不觉间,我已经成为一位“老”教师。効天庆副校长曾经说过,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是在不同的成长阶段碰见一个好的领导和老师。总体来说,师专十二年是幸福的十二年。如今,师专快要成为历史,我们即将踏上新的征程,我的十二年师专生涯也快要远去,但发生在师专的一切,我都铭记在心,毕竟,我是曾经的师专人。

定西师专四十年:不断成长,铭记历程

从我第一次走上讲台开始紧张地背诵教案,到如今就某个主题引申阐释,自由发挥,对于课堂教学,我已经驾轻就熟。十二年来,我不断尝试新的课程,不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思考新的教学问题,不觉间,我已经成为一位“老”教师。十二年时间,在各级领导的培养下,在同事们的支持和鼓励下,我思考问题和处理事情的能力也在不断增长。効天庆副校长曾经说过,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是在不同的成长阶段碰见一个好的领导和老师。我当时感触颇深。我的一生中,每个阶段都有“贵人”相助,小学时的杨艳老师,初中时的李华平老师,高中时的黄奇志老师,大学时的黄萍老师,读研究生时的宁俊红老师。参加工作以来,杨声书记和贾国江校长,一直分管科研的効天庆副校长和两任科研处长,退休了的牛婉龄副处长等领导,都是我一生中的“贵人”,总是在我困难时刻帮助我,总是提点我催我前进。在科研处工作的十二年,领导们教会了我太多东西,不仅是工作能力的提高,更有综合素质上的培养,在他们的影响之下,我逐渐变得成熟。

这十二年时间,借着在科研处做学报的机会,我阅读了大量的论文,和许多老师探讨问题,请教学问。从2008年申请立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以来,我参与和主持的项目已经接近十项,特别是参与効天庆副校长主持的省社科规划项目“陇中文化研究”和国家社科项目“陇中文学研究”,和汪海峰、李富强、连振波等课题组成员一起,或者外出实地考察,或者开展研讨活动。他们或耳提面命,或点拨一二,于我学术上的成长助力巨大。考上博士后的专题学习加快了我的学术成长。2007年毕业时我就准备考博士,工作后因各种原因一拖再拖,直到2013年才去兰州大学攻读古代文学的博士,师从宁俊红老师研习清代文学,算是圆了梦。学习期间,聆听老师们的治学经验和学问心得之时,才知道自己学识之浅薄。学习以来,查阅资料,撰写论文,思考问题,自己觉得进步还是很明显。在老师指导下,所写两篇论文得到文学院古代文学研究所老师们的认可,一篇在2013年学术年会上被评为三等奖,一篇在2014年学术年会上被评为一等奖,其中一篇发表在了《北京社会科学》杂志上。取得博士学位后,我又开始了新的学术历程。

总体来说,师专十二年是幸福的十二年。在这十二年时间里,我结了婚,在定西师专的家属楼里组建了幸福的家庭。我的孩子在师专出生,在师专快乐成长。我住在师专的家属院里,我和我的爱人孩子经常在傍晚的时候在校园散步,看着越来越整洁漂亮的校园,看着清澈的洮河流水,看着或读书运动的青春学子,我觉得这样的日子已经很惬意。在定西这个地方,我和我的妻子都是外乡人,在这里,我们得到了领导、同事、朋友的诸多关爱和帮助,得到许多学生的喜欢。在这里,我们把定西师专当作自己的家,师专人就是我们的家人。(www.xing528.com)

如今,师专快要成为历史,我们即将踏上新的征程,我的十二年师专生涯也快要远去,但发生在师专的一切,我都铭记在心,毕竟,我是曾经的师专人。但愿未来的日子,更加充实,更有希望,更加幸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