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兵学通史.近代卷:蔡锷治军思想及军事训练探析

中国兵学通史.近代卷:蔡锷治军思想及军事训练探析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蔡锷极推重曾、胡治军思想中的“诚”,认为军队能够万众一心,“尤在有一诚字为之贯串,为之维系。否则,如一盘散沙,必将不戢自焚”[191]。蔡锷认为,“煦煦为仁,足以隳军纪而误国事”[197]。针对当时军队中赏不知感、罚不知畏的状况,蔡锷提出“与其失之宽,不如失之严。法立然后知恩,威立然后知感,以菩萨心肠,行霹雳手段”,如此则“军事其有豸乎”。[198]蔡锷认为,练兵当以能效命于疆场为旨归。

中国兵学通史.近代卷:蔡锷治军思想及军事训练探析

蔡锷极推重曾、胡治军思想中的“诚”,认为军队能够万众一心,“尤在有一诚字为之贯串,为之维系。否则,如一盘散沙,必将不戢自焚”[191]。不仅待下以诚,同侪之间也不容丝毫芥蒂,“诚”是一切治军手段的总枢纽,“无论为宽为严,为爱为憎,为好为恶,为赏为罚,均出之以至诚无伪,行之以至公无私。如此则弁兵爱戴长上,亦必如子弟之爱其父兄矣”[192]

军人以军营为第二家庭,所以更要亲睦和辑,“长上之教育部下也,如师友,其约束督责爱护之也,如父兄;部下之对长上也,其恪恭将事,与子弟之对于师友父兄,殆无以异耳”[193]。一旦建立了这样的关系,“及其同莅战役也,同患难,共生死,休戚无不相关,利害靡不与共”[194]。蔡锷对于曾国藩所说的“带兵如父兄之带子弟”一语极为欣赏,“能以此存心,则古今带兵格言,千言万语,皆可付之一炬”[195]

至于当时军队赏罚中的宽严问题,蔡锷有自己的体会,他说,“近年军队风气纪纲大弛,赏罚之宽严,每不中程,或姑息以图见好,或故为苛罚以示威,以爱憎为喜怒,凭喜怒以决赏罚”[196]。蔡锷认为,“煦煦为仁,足以隳军纪而误国事”[197]。针对当时军队中赏不知感、罚不知畏的状况,蔡锷提出“与其失之宽,不如失之严。法立然后知恩,威立然后知感,以菩萨心肠,行霹雳手段”,如此则“军事其有豸乎”。[198](www.xing528.com)

蔡锷认为,练兵当以能效命于疆场为旨归。要使士兵在战场上能耐劳苦,就必须“以修养其精神,锻炼其体魄,娴熟其技艺,临事之际,乃能有恃以不恐”,所以他说,“故习劳忍苦,为治军之第一要义”[199]

蔡锷谨守曾、胡所说的“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认为:“盖用兵原为安民,若扰之害之,是悖用兵之本旨也。兵者民之所出,饷亦出之自民,索本探源,何忍加以扰害?行师地方,抑给于民者岂止一端?休养军队,采办粮秣,征发夫役,探访敌情,带引道路,何一非借重民力?若修怨于民而招其反抗,是自困也。至于兴师外国,亦不可以无端之祸乱,加之无辜之民,致上干天和,下招怨仇,仁师义旅,决不出此。此海陆战条约所以严掳掠之禁也。”[2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