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兵学通史.近代卷:蔡锷对曾、胡的作战原则的肯定

中国兵学通史.近代卷:蔡锷对曾、胡的作战原则的肯定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对于曾、胡所论及的诸多作战原则,对照西方军事理论,蔡锷给予了充分肯定。如曾、胡反对攻坚作战,蔡锷认为:“其说与普法战争前法国兵学家所主张者殆同。”这实际上就是持久作战的思想,是以空间换时间,以收缩来应对敌人的扩张,最终使敌人师老兵疲,自己取得最终的胜利。

中国兵学通史.近代卷:蔡锷对曾、胡的作战原则的肯定

对于曾、胡论兵,蔡锷认为:“皆从实行后经验中得来,与近世各国兵家所论,若合符节。”[201]对于曾、胡所论及的诸多作战原则,对照西方军事理论,蔡锷给予了充分肯定。如曾、胡反对攻坚作战,蔡锷认为:“其说与普法战争前法国兵学家所主张者殆同(其时俄、土两国亦盛行此说)。”[202]曾、胡极重视战前准备,谓“一械不精,不可轻出,势力不厚,不可成行”,这与近今之动员准备,用意相合。曾、胡所提出的“以全军破敌为上,不得以土地城池为意”,所见尤为精到卓越,与东西各国兵学家所倡导者,如出一辙。此外,“临阵分枝宜散,先期合力宜厚”二语,尤足以概括战略战术之精妙。“临阵分枝者,即分主攻助攻之军,及散兵、援兵、预备队之配置等是也。先期合力者,即战略上之聚中、展开,及战术上之开进等是也。”[203]

对于主客的关系,蔡锷认为,曾、胡虽极重主客关系之论,但“只知守则为主之利,不知守反为客之害”[204],原因在于他们所面对的太平军,并非节制之师、精练之卒,“且其人数常倍于我,其兵器未如今日之发达,又无骑、炮两兵之编制,耳目不灵,攻击力复甚薄弱。故每拘泥于地形地物,攻击精神,末由奋兴。故战术偏重于攻势防御”[205]。所以曾国藩的主客之法,实际上只是一种因时制宜之法,并不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对于当时世界上极端地主张进攻作战的思潮,蔡锷始终保持了冷静的态度,他认为:“战略战术,须因时以制宜,审势以求当,未可稍事拘滞。若不揣其本,徒思仿效于人,势将如跛者之竞走,鲜不蹶矣。”[206]战略上要取攻势,必须满足兵力雄厚、士马精练、军资完善和交通便利四个条件,“四者均有可恃,乃足以操胜算”,否则贸然以取攻势,即为所谓“徒先发而不能制人者也”。[207]以此标准来看当时的中国,虽然有号称20余镇的兵力,但每镇临战最多可资调动的部队不超过5000人,仅兵员数量就难居绝对优势。至于军资、交通更瞠乎人后,因此蔡锷不认为应当把西方的“极端地主张攻击”搬入中国。如果数年之内与近邻兵戎相见,最佳的战略当“采用波亚战术,据险以守,节节为防,以全军而老敌师为主。俟其深入无继,乃一举而歼除之”[208]。这实际上就是持久作战的思想,是以空间换时间,以收缩来应对敌人的扩张,最终使敌人师老兵疲,自己取得最终的胜利。尽管蔡锷的这段表述相对简略,但可以看出,蔡锷对解决中国问题是有过深入思考的,对于未来可能的冲突的预见也是相当精准的。

【注释】

[1]《江忠源集·王錱集》,第1031页。

[2]《江忠源集·王錱集》,第1031页。

[3]《江忠源集·王錱集》,第1026页。

[4]《江忠源集·王錱集》,第1028页。

[5]《江忠源集·王錱集》,第1028页。

[6]《江忠源集·王錱集》,第1028页。

[7]《江忠源集·王錱集》,第1029页。

[8]《江忠源集·王錱集》,第1030页。

[9]《江忠源集·王錱集》,第1030页。

[10]《江忠源集·王錱集》,第576页。

[11]《江忠源集·王錱集》,第1022页。

[12]《江忠源集·王錱集》,第1026页。

[13]《中兴将帅别传》,第96页。

[14]《江忠源集·王錱集》,第1015页。

[15]《江忠源集·王錱集》,第1021页。

[16]《左宗棠全集》第十册,第237页。

[17]林福祥:《平海心筹》卷下,页二,军事科学院图书馆手抄本。

[18]《平海心筹》卷下,页二。

[19]《平海心筹》卷下,页四。

[20]《平海心筹》卷下,页二。

[21]《平海心筹》卷下,页十六。

[22]《平海心筹》卷下,页十七。

[23]《平海心筹》卷下,页二十四。

[24]《平海心筹》卷下,页二十六。

[25]《平海心筹》卷下,页十一。

[26]《平海心筹》卷下,页十。

[27]《中国兵书集成》第四十八册,第116页。

[28]《中国兵书集成》第四十八册,第105—106页。

[29]《中国兵书集成》第四十八册,第105页。

[30]《中国兵书集成》第四十八册,第95—96页。

[31]《中国兵书集成》第四十八册,第102页。

[32]《中国兵书集成》第四十八册,第102—103页。

[33]《中国兵书集成》第四十八册,第93页。

[34]《中国兵书集成》第四十八册,第94页。

[35]《中国兵书集成》第四十八册,第94页。

[36]《兵法史略学》卷一,页一,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两湖书院正学堂课程本。

[37]《兵法史略学》卷一,页三。

[38]《兵法史略学》卷一,页四。

[39]《兵法史略学》卷一,页四。

[40]《兵法史略学》卷一,页四。

[41]《兵法史略学》卷一,页五。

[42]《兵法史略学》卷一,页五。

[43]《兵法史略学》卷一,页五、页六。

[44]《兵法史略学》卷一,页七。

[45]《兵法史略学》卷一,页八。

[46]《兵法史略学》卷一,页八。

[47]《兵法史略学》卷一,页十一。

[48]《兵法史略学》卷一,页十一。

[49]《兵法史略学》卷一,页十一、页十二。

[50]《兵法史略学》卷一,页十二。

[51]《兵法史略学》卷一,页十二。

[52]《兵法史略学》卷一,页十二。

[53]《兵法史略学》卷一,页十二。

[54]《兵法史略学》卷一,页三。

[55]见李蕊:《兵镜类编》,岳麓书社,2007年,前言第5页。

[56]《兵镜类编》,第9—10页。

[57]《兵镜类编》,第67页。

[58]《兵镜类编》,第775页。

[59]《兵镜类编》,第773页。

[60]《兵镜类编》,第773页。

[61]《兵镜类编》,第773—774页。

[62]《兵镜类编》,第774页。

[63]《李鸿章全集》第七册,第120页。

[64]《李鸿章全集》第七册,第127页。

[65]《兵镜类编》,第769页。

[66]《兵镜类编》,第769页。

[67]《兵镜类编》,第769页。

[68]《兵镜类编》,第770页。

[69]壁昌:《兵武闻见录》,页二,清咸丰三年(1853)刻本。

[70]《兵武闻见录》,页二。

[71]《兵武闻见录》,页二。

[72]《兵武闻见录》,页三。

[73]《兵武闻见录》,页七。

[74]《兵武闻见录》,页五。

[75]《兵武闻见录》,页八。

[76]《兵武闻见录》,页八。

[77]《兵武闻见录》,页十一。

[78]《兵武闻见录》,页二十三。

[79]《兵武闻见录》,页二十四。

[80]《兵武闻见录》,页二十五。

[81]《兵武闻见录》,页二十五。

[82]《兵武闻见录》,页二十。

[83]《兵武闻见录》,页二十七。

[84]茅海建:《清代兵事典籍档册汇览》第六十一册,学苑出版社,2005年,第182页。

[85]《清代兵事典籍档册汇览》第六十一册,第182页。

[86]《清代兵事典籍档册汇览》第六十一册,第184页。

[87]《清代兵事典籍档册汇览》第六十一册,第184页。

[88]《清代兵事典籍档册汇览》第六十一册,第184页。

[89]《清代兵事典籍档册汇览》第六十一册,第185页。

[90]《清代兵事典籍档册汇览》第六十一册,第185页。

[91]蔡标:《地营图说·书地营图说后》,清光绪十七年(1891)抄本。

[92]《地营图说·论海口长江地营》。

[93]《地营图说·论依山地营》。

[94]《地营图说·论攻贼城营》。

[95]《地营图说·地营图说总论》。

[96]《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中日战争》第一册,第670页。

[97]参考许保林:《中国兵书通览》,解放军出版社,1990年,第223—227页。

[98]《胡林翼集》第三册,第1页。

[99]《兵法史略学》卷一,页六。

[100]《胡林翼集》第三册,第88页。

[101]《兵法史略学》卷一,页六。

[102]《将略要论》,序一。

[103]《将略要论》,序一。(www.xing528.com)

[104]李柬:《乡兵管见》卷一,页二,清咸丰十年(1860)陕西布政使司重刻本。

[105]《乡兵管见》卷一,页一。

[106]《乡兵管见》卷三,页二。

[107]《乡兵管见》卷三,页二。

[108]《乡兵管见》卷二,页十。

[109]《乡兵管见》卷二,页六。

[110]《清代兵事典籍档册汇览》第五十册,第341—342页。

[111]《清代兵事典籍档册汇览》第五十册,第342页。

[112]《清代兵事典籍档册汇览》第五十册,第344页。

[113]《清代兵事典籍档册汇览》第五十册,第345页。

[114]《中国兵书集成》第四十八册,第751页。

[115]《中国兵书集成》第四十八册,第687页。

[116]《中国兵书集成》第四十八册,第687页。

[117]《中国兵书集成》第四十八册,第687页。

[118]《中国兵书集成》第四十八册,第687页。

[119]《中国兵书集成》第四十八册,第728页。

[120]《中国兵书集成》第四十八册,第729—730页。

[121]《中国兵书集成》第四十八册,第684页。

[122]《中国兵书集成》第四十八册,第684页。

[123]《中国兵书集成》第四十八册,第684—685页。

[124]《中国兵书集成》第四十八册,第685页。

[125]《中国兵书集成》第四十八册,第733—734页。

[126]《中国兵书集成》第四十八册,第735页。

[127]《中国兵书集成》第四十八册,第737页。

[128]《清末海军史料》(上),第252页。

[129]参见马骏杰:《论北洋海军章程》,《历史档案》2000年第4期。

[130]《李鸿章全集》第三十四册,第386页。

[131]《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三·甲午中日战争》(下),第399页。

[132]《李鸿章全集》第三十四册,第386页。

[133]《清末海军史料》(下),第481—482页。

[134]《清末海军史料》(下),第484页。

[135]《中国兵书集成》第四十八册,第537—538页。

[136]《中国兵书集成》第四十八册,第538—539页。

[137]《中国兵书集成》第四十八册,第557页。

[138]《清末海军史料》(下),第486页。

[139]《清末海军史料》(下),第486—487页。

[140]《清末海军史料》(下),第495页。

[141]《清末海军史料》(下),第499页。

[142]《清末海军史料》(下),第499页。

[143]《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三·甲午中日战争》(下)第403页。

[144]《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三·甲午中日战争》(下)第398页。

[145]《清末海军史料》(下),第804页。

[146]《清末海军史料》(下),第798—799页。

[147]《李鸿章全集》第五册,第108页。

[148]《清末海军史料》(下),第800页。

[149]《清末海军史料》(下),第798—799页。

[150]《清末海军史料》(下),第846页。

[151]《清末海军史料》(下),第812页。

[152]《清末海军史料》(下),第812页。

[153]《清末海军史料》(下),第813页。

[154]《清末海军史料》(下),第846页。

[155]易熙:《中西兵法通义》,页一,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铅印本。

[156]《中西兵法通义》,页二。

[157]《中西兵法通义》,页四。

[158]《中西兵法通义》,页四、页五。

[159]《中西兵法通义》,页五。

[160]《中西兵法通义》,页七。

[161]《中西兵法通义》,页十五。

[162]《中西兵法通义》,页二十四。

[163]《中西兵法通义》,页二十五。

[164]陈澹然:《权制》卷一,页一,光绪二十六年(1900)徐崇立长沙刻本。

[165]《权制》卷二,页一。

[166]《权制》卷二,页一。

[167]《权制》卷三,页一。

[168]《权制》卷四,页一。

[169]《权制》卷四,页一。

[170]《权制》卷四,页二。

[171]《权制》卷四,页四、页五。

[172]《权制》卷四,页三。

[173]《权制》卷四,页三。

[174]《权制》卷六,页四。

[175]《权制》卷六,页四。

[176]《权制》卷六,页四。

[177]《权制》卷六,页四。

[178]《权制》卷六,页六、页七。

[179]《权制》卷一,页二十一。

[180]《权制》卷五,页一。

[181]《蔡松坡集》,第52页。

[182]《蔡松坡集》,第1243页。

[183]《蔡松坡集》,第1244页。

[184]《蔡松坡集》,第1246页。

[185]《蔡松坡集》,第1245页。

[186]《蔡松坡集》,第1247页。

[187]《蔡松坡集》,第1244页。

[188]《蔡松坡集》,第1244页。

[189]《蔡松坡集》,第1244页。

[190]《蔡松坡集》,第1244页。

[191]《蔡松坡集》,第1245页。

[192]《蔡松坡集》,第1248页。

[193]《蔡松坡集》,第1248页。

[194]《蔡松坡集》,第1248页。

[195]《蔡松坡集》,第1247—1248页。

[196]《蔡松坡集》,第1246页。

[197]《蔡松坡集》,第1246页。

[198]《蔡松坡集》,第1246页。

[199]《蔡松坡集》,第1249页。

[200]《蔡松坡集》,第1248页。

[201]《蔡松坡集》,第1250页。

[202]《蔡松坡集》,第1250页。

[203]《蔡松坡集》,第1250页。

[204]《蔡松坡集》,第1250页。

[205]《蔡松坡集》,第1250—1251页。

[206]《蔡松坡集》,第1251页。

[207]《蔡松坡集》,第1251页。

[208]《蔡松坡集》,第125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