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盛传的训练思想及其影响-中国兵学通史近代卷

周盛传的训练思想及其影响-中国兵学通史近代卷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盛军是淮军的重要力量,地位仅次于刘铭传的铭军,在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和捻军起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盛军的装备水平在淮军中提升较快,因此训练亦随着装备水平的提升而有较大变化。《周武壮公遗书》中有较多篇的谕和禀,比较充分地反映了盛军移驻天津后的训练状况。盛军训练的重心在分操与合操,但均以基本的手法、步法为基础,特别是枪械的使用,尤以步枪的端架和瞄准为重。

周盛传的训练思想及其影响-中国兵学通史近代卷

盛军是淮军的重要力量,地位仅次于刘铭传的铭军,在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捻军起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治九年(1870),李鸿章移督直隶后,调周盛传所统盛军驻扎天津马厂,此时的盛军已发展到1.2万人,后移驻新农镇,作为拱卫京畿、留备缓急的游击之师。在津期间,盛军负责修筑大量军事和民事工程,周盛传“工作余暇,日以教操为事,而于西洋后膛枪炮尤能深窥秘奥,手著操枪章程十二篇”[48]

盛军的装备水平在淮军中提升较快,因此训练亦随着装备水平的提升而有较大变化。《周武壮公遗书》中有较多篇的谕和禀,比较充分地反映了盛军移驻天津后的训练状况。盛军训练办法的主要来源有二,一是对旧有训练方法的保留,主要集中在战术层面上,特别是在阵法上保留较多;二是对西式洋操的吸收。盛军自19世纪70年代开始学习洋操,主要以德操为主。在《议复总教习德参将李保条陈》《议复德国兵机院总办密次藩条陈》中外国军官对淮军训练的实际效果与德操进行过较为全面地比较,总的评价是,“与德国操大同小异,进退尚整,气亦静而不嚣”[49]。李鸿章主政北洋时,数度巡阅北洋诸防军,每次都对盛军大加称赞,如同治十一年(1872),“查阅提督周盛传所统淮军盛字、仁字马步二十三营,纪律严明,队伍整齐,枪炮大阵全用洋法,熟练灵变,壁垒亦甚坚固,足资防剿”[50]光绪八年(1882)则称,“周盛传所部自同治九年由陕西随臣移直,布置海防历年,筑新城、造炮台、操练各种后膛枪炮,精益求精。盛军利器足与西洋相埒,遂为各省防军之冠”[51]。光绪元年(1875),盛军订立《操枪程式十二条》,对后膛枪的“阴阳向背、风雨晦明之数,剖析微芒,于是北洋练法恒为他军则”[52],逐步将盛军的做法向整个淮军推广,其他大枝部队虽未达到盛军的训练水平,但亦受盛军训练方法的影响。(www.xing528.com)

盛军中新兵训练约需三个月时间,“新勇进营操练手法、步法、端架、瞄线等事,半月之间即可应手。至于分操、合操,技艺娴熟约在两月以后”[53]。盛军训练的重心在分操与合操,但均以基本的手法、步法为基础,特别是枪械的使用,尤以步枪的端架和瞄准为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